“我个人只花了1000元就把房子改造好了,政府做了一件大实事,太感谢他们了。”看着眼前明亮的标识标牌、整齐的电器线路、统一的共享厨房、安全的充电装置,天宁区茶山街道丽华村委王家村38号的群租房房东丁燕萍高兴地说。
天宁区茶山街道地处常州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流量大,众多老房子被改造成群租房,私拉乱接电线、液化气瓶乱放、治安隐患众多,成为社会治理领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天宁分局联合茶山街道积极探索试点多种基层联动自治模式,共同打造群租房治理“样板间”,走出一条群租房整治新路子。
多部门联手向群租房“亮剑”
“从消防安全方面来说,极易发生火灾;从治安管理来说,群租房往往成为一些盗、抢、骗犯罪分子的藏身之所。”朝阳桥派出所副所长陆天鹏不无担忧地说。
今年以来,天宁分局和茶山街道借助群租房专项整治行动这一东风,联合安监、消防等多部门共同向群租房“亮剑”。
一方面,通过网格、警格联动,组织网格员和社区民警下沉到村、社区进行地毯式摸排,摸清群租房底数,精准掌握每户群租房内的治安和消防隐患;另一方面,定期召开群租房房东会议,在会上播放安全警示短视频,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告知房东相关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尽快整改到位,确保涉及群租房的各类风险隐患藏不住、改得好、不反弹。
位于朝阳菜场附近的三方纺织厂是一个典型的“老大难”问题。该企业早年间经历了企业转制之后就停止了生产经营,为贴补收入,企业把原有的四栋职工宿舍楼稍做改造后对外进行出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入住。这样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失,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对此,红梅村委多次上门和企业沟通,并联合安监、公安、消防等进行现场办公,对企业提出整改要求。
同时企业自身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定决心进行彻底整改,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逐门逐户地改造。“整体改造共花了8万多块钱,我们企业多少年都没有一次性投入这么多钱了。电器线路进行统一穿管,楼下搭建厨房间,楼上单独辟出来一间房改为公用厨房,每一户都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应急灯、煤气泄漏装置等。”企业安全管理员葛益明告诉记者。
短期投入大了,长期隐患小了,经过改造之后的群租房变成了一个个样板间,全新升级的环境使得入住率也大大提高。“改造以后基本上都住满了,总体效益比原来还略有提高,我们也安心了,从上到下都比较安心。”葛益明说。
“云申报+网格化+铁脚板”打造群租房样板间
企业安心、租户放心,天宁警方和街道给企业算的这本安全账,不仅没让企业吃亏,反而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为了全面巩固群租房专项整治成果,今年4月底,茶山街道在“多措并举+基层治理微自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群租房的亮牌管理。
天宁区茶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旭东说:“首先就是统一标识,一进村就要知道哪些是群租房,便于我们网格员的日常管理,便于外来人口寻找出租屋,便于专业部门下来检查,更容易找到目标、掌握情况。”
为此,天宁警方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张平面图+一个小程序+两份责任书的“1+1+2”管理模式,并将相关资料信息在每一户群租房的醒目位置张贴上墙进行公示。
茶山街道丽华村治保主任周文彬告诉记者:“一张房屋的平面图,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这户人家住了有多少房间,住了多少房客;两份责任书,一份是治安责任保证书,一份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们新推出的小程序。”
房东和房客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该小程序,通过“云申报”的方式,分别登记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将通过云端进入到另一头——天宁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把汇总后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第一时间提供给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并同步反馈到辖区派出所。
“比如我是哪里的,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哪一家,通过手机就能进行登记。”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租客张传海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上传成功。
“群租房内房客的流动性较大,比如谁今天来了、明天走了,通过这个小程序内的信息,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朝阳桥派出所户籍警丁立飞说,经过信息的登记,我们公安机关也能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信息,这样也避免了很多治安案件的发生。
此外,天宁分局和街道还将加大网格员和社区民警的巡查力度,常走访、勤提醒,查隐患,抓整改。目前,茶山街道正对辖区内的群租房抓紧试点并将全面铺开,通过云申报+网格化+铁脚板的创新治理模式,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解决群租房长期存在的难题,消除治安和消防隐患,打造群租房中的样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