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白人”风采 | 丁沧宇:善用“三治”解土地纠纷
发布日期:2025-04-28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咱们村的地界纠纷,还得找丁书记,他既懂政策又讲情理。”在金坛区朱林镇唐王村,党支部书记丁沧宇是村民心中最信赖的调解专家。面对村里遗留多年的土地承包纠纷,他创新运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方法,成功化解了40多亩争议土地的权属问题,让村民心服口服。

扎根基层20余年的丁沧宇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纠纷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更大矛盾。作为“法律明白人”,他坚持用法律定分止争、用文化浸润人心、用真情凝聚共识,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以法夯基:破解土地“糊涂账”

“这些地界纠纷就像一团乱麻,必须用法律的尺子一寸寸量清楚。”丁沧宇面对唐王村11组20多起土地纠纷时,首先从法治破题。他带领村“两委”成员翻出泛黄的土地台账,邀请镇国土部门现场勘测,对照农村土地承包法逐块确权。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他还请来当年分地的老队长和村民代表,在地头指认界桩。

“光确权还不够,要让法治观念扎根。”丁沧宇在村广场建起“学法长廊”,定期邀请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来开“田埂普法会”。一次宣讲中,他用民法典解释土地流转政策,当场化解了两户村民因承包地转租产生的矛盾。

“现在村民吵架都先翻法条,我这个调解员反而‘清闲’了。”丁沧宇笑着说。


以文化人:小故事讲透大道理

“法律是冰冷的,但道理可以是温热的。”丁沧宇发现,单纯讲法条有些村民听不进去,于是创作了《泣血的红豆杉》等乡土故事。他把土地纠纷案例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通过抖音短视频传播。村民老张听完故事后主动让出多占的菜地:“故事里那个贪心人最后众叛亲离,我可不能学他。”

更让丁沧宇欣慰的是,曾经的对头如今变成了普法志愿者。村民李婶在“法治故事会”上现身说法:“当年我为三分地和邻居打了五年官司,现在想想真是糊涂,按丁书记教的‘四至界限’量清楚不就没事了?”


以情聚力:茶室里喝出和谐味

“界桩好定,心结难解。”丁沧宇在村委会辟出“好邻居茶室”,推出特色“调解茶单”——“平安茶”化解积怨,“议事茶”共商村务。每周二四,他准时当起“茶掌柜”,用“听、看、讲、议、评、行”六字工作法调解矛盾。

最棘手的是村民老王和老周的纠纷。两家因承包地界限争执十几年,连儿女婚事都受影响。丁沧宇连续三个月请他们喝“解忧茶”,从当年一起修渠的往事聊起。最终在腊八节那天,两家人共同在地头栽下界桩,还相约来年合伙种草莓。

“这壶茶,喝得值!”丁沧宇看着他们碰杯时感慨道。


三治融合结硕果

如今唐王村的土地纠纷从年均20多起降至不足5起,村民自发成立“睦邻监督队”维护承包秩序。丁沧宇总结的“三治”工作法已在金坛区推广。

“法治是准绳,德治是润滑剂,自治是根基。”丁沧宇常对年轻村干部说,“处理农村矛盾就像种地,要懂得因地制宜——该施肥时施肥,该浇水时浇水,土地自然会回报你丰收。”

这位善用“三治”的调解能手,正用智慧和温情耕耘着乡村治理的沃土。

金坛司法行政掌上12348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