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昼长、万物繁茂
初夏时节
走进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
整洁的街道、有序的商铺、优美的绿化
让人眼前一亮
自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开始以来,高新区北区以“全民参与、源头治理、长效管理”为工作主线,通过“村庄大清扫、环境大整治、小区大提升”三大行动,10个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治理机制,从物业协同到群众自治,从网格化管理到源头治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小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以前小区停车难、飞线充电多,现在不仅新增了充电桩,环境也大改变,住着舒心多了。”新城域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所谓“小物业”牵动“大民生”,李阿姨的感受是近年来高新区北区持续推进物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一个的缩影。
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高新区北区以“网格+组长+群众”模式为抓手,各社区通过村规民约引导、物业力量联动、年轻干部下沉,凝聚起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已成立16个小区自治组织,社区、物业、居民共商共议共治氛围浓厚。同时,28个物业小区聚焦“停车秩序、绿化管养、设施维护、楼道畅通”四大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开展软硬件提升行动。不仅新城域社区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棚2处、实施了车库喷淋系统、绿化提升改造等民生项目,路劲城二期也进行了“城市家具”创意亮化,彰显出城市微更新的巧思匠心。
“现在商户们都自觉维护门前卫生,顾客都说我们这条街更干净了。”香溢澜桥社区商户王老板告诉记者。社区推行的“漂亮经营”行动,将环境卫生与商户评优挂钩,激励大家主动清洁门面、规范环境,合力争创“窗明几净、消费舒心”的示范街区。
贺北社区则将环境卫生纳入出租屋星级评定;古方社区推行“共享积分制”,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些创新举措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形成了“环境共管、邻里互助、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
此外,各社区年轻干部全员下沉网格,在环境整治一线倾听民声、协调矛盾诉求、推动工作落实。在古方社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及居民志愿者组建专项整治队伍就始终在小区,尤其针对老旧小区阳湖世纪苑北苑,采取“白+黑”地毯式清理模式,消除卫生死角300余处,清运积存垃圾15卡车,粉刷墙面200平米,彻底解决了杂物堆积、墙面污损等问题,以实干赢得居民夸赞。
源头治理 夯实长效根基
“公厕干净了,还装了无障碍设施,真是太贴心了。”居民陈大爷对整治过程中高新区北区实施的“公厕革命”竖起了大拇指。高新区北区聚焦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直面问题短板,将44座公厕全部纳入改造提升计划,并建立专人维护机制。同时,推进9个城市综合体整体面貌提升,天禄购物中心通过清理破旧广告、提升保洁力度、优化外卖车辆停放、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棚等措施打造了整洁有序的消费环境。
以“常态长效”为目标,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高新区北区从制度设计、责任落实、资源统筹等环节破题,推动环境整治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在自巡自查方面,高新区北区城管下沉社区网格,提供力量支持,依托“自巡查”系统全域治理,构建“发现—处置—反馈”闭环链条,确保问题不积压、不反弹,推动“变被动处理”向“主动预防”转变。
城中村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和关键,高新区北区对43个城中村开展了大扫除行动,结合年初制定的计划,有序推进有条件的17个城中村封闭管理,目前龚家社区佘家新村、邱墅社区马家村2个自然村已顺利完成,其余15个村正稳步推进。
向美而行,步履不停。下一步,高新区北区将围绕“温暖北区,幸福小城”建设,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环境整治的成果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来源:今日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