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击鼓议事”到“法治影院”——看武进如何答好普法创新卷
发布日期:2025-09-11 浏览次数:  字号:〖

获评第二批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创成两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线上考法活动2次获全国普法办“优秀组织奖”;“击鼓议事”打响基层普治并举品牌,人民日报头版关注……

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武进区坚持以法安民、以法护业、德法共治路径,深耕法治文化沃土,厚植法治惠民根基,织密普治并举网络,一幅五彩斑斓、热潮涌动的“法治武进”画卷跃然眼前,为“强富美高”新武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多方协同普法根基更夯实

武进区人社局普法讲师团近日走进江苏广亚建设集团,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题宣讲。劳动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姜正联结合案例,深入解读工资支付形式、周期及专用账户等关键条款,并通过现场答疑为企业与农民工提供精准法律指导。

此类精准的“谁执法谁普法”活动,正是武进区系统化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生动缩影。“八五”普法以来,武进区大力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部门联动,建立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制度、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推动普法责任单位加强联系、互通信息。

△2024.12.1武进区司法局主办、武进区湖塘镇人民政府协办的“宪在出发,与法同行”健步行活动在湖塘镇新天地公园举行,拉开武进区“宪法宣传周”的序幕。

陈霁寒是一位青年律师,自2017年起就扎根在礼嘉镇礼嘉社区,用法律武器为乡亲们排忧解难。“能调解就不诉讼,让法律有温度,这是基层工作的价值。”多年来,陈霁寒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超2000人次,举办40余次普法宣讲,惠及群众万余人,调解纠纷成功率超90%。

一直以来,武进区司法局联合公检法、人社、工信等部门,抓准村居群众“社会层面”,组建普法志愿者、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普法队伍20支,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2800余次。

△2021.12.3武进区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各地各部门领导、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明白人200余人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今夏,武进区拨云汇智慧产业园内一场关于“企业合同风险防范”的专题讲座座无虚席。“牛塘司法所针对园区企业特点,量身定制的普法内容很实用!”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

深化依法治企,像这样的精准法律服务在武进区已成常态。武进区通过深化“律企同行·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并依托“佳音说法”“南南说法”等直播平台,常态化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治培训。

同步推进“送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累计为近2000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法治体检,出具风险防控法律建议600余条;紧扣“安全生产月”“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节点,持续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实现普法宣传与精准服务的深度融合。

融合创新法治地标更完善

△2024.5.11常州市民法典宣传月暨地方性法规宣传月系列活动——法治宣传走基层(武进)在法治影院举行。

设有专门的“法润武进”“全民反诈”主题影厅,在电影票、饮料杯套、椅套上印制普法标语,剪纸、陶板雕刻、书法等法治文化作品展陈巧妙嵌入……苏宁影城武进店——全市首家“法治主题影院”,揭牌一年半来开展各类普法活动70余场次,已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文化网红阵地。

“很多市民喜欢在法治文化墙那里拍照留念,说明对这种形式的法治宣传认可度很高。”苏宁影院武进店总经理张文静说,法治和光影的交融,不仅提升了影院自身的文化品位,也给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湟里镇葛庄村安全大塘湿地法治公园打造生态休闲空间的同时,深度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将法治理念与湿地景观巧妙融合。

在武进法治文化园,法治元素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整个文化园围绕“衣、食、住、行、和”,打造了法平如水、家雕塑等26处法治文化景观,系统呈现武进历史人文与法治精神的深度融合。在这里,“人、景、法”和谐共生,让市民在漫步休闲的同时,时刻感受到“法治在身边”。

法与景交融辉映,学与游相得益彰,法治文化地标正成为“法治武进”的建设亮点。截至目前,武进区已建成武进法治文化园、洛阳初级中学等省级法治文化阵地6个,区级法治文化园20个,镇、村级法治文化“微阵地”200余处。普法逐渐融入群众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浸润心灵、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

△武进区大力实施法治文化作品“百千万”工程,创作麦秆画、铜雕、剪纸、紫砂浅刻、扇画、书画等作品100余件,四件作品被入选江苏省法治文化非遗作品展,承办全市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

将法治宣传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让法治观念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深入人心。武进区司法局邀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文博、敦煌画院书法家高文新、陶艺雕刻大师张毓阳等艺术家组建创作导师团队,将留青竹刻的刀锋流转、书法的墨韵悠长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法治语言,在一雕一刻、一笔一画间诠释法治精神。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武进区积极开展法治文化作品“百千万”工程,创作了“民法典护一生”主题剪纸、宪法主题铜雕等各类法治文化作品近千件。通过巡展的形式,把法治文化作品送到群众身边,走进千家万户。

善治并举法治乡村更有为

因为邻居新搭的彩钢棚影响了自家的采光,湟里镇葛庄村村民蒋大爷来到“击鼓议事室”找说法。

徐卫平是葛庄村的“法律带头人”,他拿出民法典,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讲情谊,最终邻居同意拆除彩钢棚,矛盾顺利化解。

在葛庄村,村民碰到烦心事,总会主动查村规民约、找“法律明白人”、请人民调解员,法治氛围浓厚,邻里关系和谐。

“近3年来,议事室调解各类纠纷133起,线上线下开展‘法律门诊’56次。”徐卫平说,“多措并举创新普法形式,希望让法治精神更好地在乡村落地生根。”

目前,武进区214个村(社区)已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102户、“法律明白人”1880名。香溢澜桥社区“援法议事气象站”、丫河村“19:00议事堂”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全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范例,“左邻右理”法官服务站入选《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

“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坚决打好‘八五’普法收官战。”武进区司法局局长杨红明表示,下阶段,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多谋划提高普法实效的“新点子”,多探索创新普法举措的“新路子”,为“九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实施谋好篇、开好局。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