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平安建设,着眼“安全”问题,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既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化解矛盾、维护治安的前沿。近日,武进区委政法委开设“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栏,展示全区各地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湖塘镇全力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尽心调·进心塘”特色品牌,创新构建“1+3+45+N”矛盾调解多元化解体系和化解平台,通过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有事有地方说话、有平台论理、有部门解决,不绕弯子、不使绊子,直接处理问题,公正化解纷争。2024年,该镇综治中心信访接待登记981批1132人,司法调解矛盾纠纷2141件,调解成功率达98.2%,化解10件重点信访积案,相关做法相继刊发于《武进日报》《江苏法治报》及市、区政法微信公众号。
一
突出主责主业 聚焦基层治理
立足辖区实际,以“1+3+45+N”(“1”即镇综治中心,“3”即3个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45”即45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N”即N个契合湖塘业态物态状态实际的其他品牌型、功能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阵地)为总体架构,聚焦矛盾化解、风险防范、治安防控、网格排查、数据汇聚等功能,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实现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最大化发挥出镇综治中心“主战场”“主力军”“主引擎”作用,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二
优化调解力量 建强应用平台
司法、综治、信访、网格、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处理矛盾比较集中的部门率先入驻镇综治中心。持续强化窗口管理、行为规范、应急处置,不管是调解前的“问诊”“分诊”以及窗口引导,还是专职调解员、律师抑或入驻单位工作人员专业调解,都让群众感到路径顺畅,解决问题合理、合法,达到或基本达到解纷目的。镇综治中心还将调解组织接待、12345热线、阳光信访平台及“苏解纷”等各类服务项目统于一体,“进一扇门,解万般事”,打通信访最后一米距离。
三
坚持多维发力 共促矛盾化解
镇级层面,针对信访积案成立“老倪工作室”,借助湖塘镇信访科原科长倪建忠丰富的信访知识和经验,促进区级重点积案有实质性进展。社区层面,南都社区积极探索家事调解新思路,依托“常阿姐”580工作机制、人民调解“4+N”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壹+和”家事调解品牌,主动“抓前端、治未病”,以情化人,化干戈为玉帛,荣获“常州市优秀调解工作室”称号。湾里社区为进一步发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成立“幸福湾议事会”,整合辖区律师和法律明白人等社会资源,共商共议身边事,真正做到“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矛盾有地方解决”。此外,湖塘派出所会同镇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创建“人民路之家”基层治理体系品牌,马杭派出所协同大巷社区打造“枫警所巷”“心理茶馆”调解阵地,鸣凰派出所联合北庙桥社区建立综合治理警务站,推进“警调对接”提质增效,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