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既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化解矛盾、维护治安的前沿。全市各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近日,常州政法开设“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栏,展示我市各地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近年来,武进区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通过“强平台、强机制、强同盟”,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见效。“吾解纷近距离”品牌深入人心,“四方联合调处中心”品牌获评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相关经验先后多次被省市推介,江苏法治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建强平台,夯实“基础桩”
强布局,区中心按照“前店后厂、动静分离”模式布局,设置“接待区、急诊区、劳动争议服务专区、诉讼服务专区”四大功能区,形成“访、调、裁、审、处”全链条闭环。强进驻,区劳动仲裁院、信访局成建制进驻,司法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等专班式常驻,根据武进多发型类案,邀请退役军人事务、人社、卫健、住建、税务、征补中心等单位常驻,整合12个平台近20个部门及社会力量,进驻人员总数达100余人。强覆盖,各镇综治中心全覆盖,并进驻劳动调解、婚姻家庭调解、融合数字法庭等特色功能。
建强制度,答好“加分题”
建立“一目、两联、三纲、四层”工作体系。“一目”定站位:区委区政府印发《武进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综治中心建设总纲领。“两联”定抓手:创新信网融合、纪信联动机制。信网融合即实行信访代理员制度,择优选聘1032名网格长、网格员为信访代理员,融合志愿者,全面开展源头排查处置。纪信联动即建立信访与纪检监察沟通协作机制,定期会商会办、移交核查线索,联动督查反馈,推动部门间针对纠纷化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成为常态。“三纲”定流程:制定流转处置、考核问责、研判联动三类近20项制度,尤其强化窗口管理、行为规范、应急处置等,明确访调衔接、诉调对接、调裁对接等各环节流程。四层定架构:打造区、镇、村、格四层架构,优化平安前哨工作站,打造“民生茶社”“民情气象站”等特色,形成一镇一品。
建强同盟,扩大“朋友圈”
注重联盟社会力量,打造“三专一兼”纠纷化解队伍。建立专职调解团队,从退休干警中遴选9名区级专职调解员,鼓励镇级选聘1-3名专职调解员,并明确补贴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专家外援团队,特邀大爱调解协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公职律师办公室等社会力量加盟矛调中心,参与重大决策、疑案商讨、风险排查。建立专业服务团队,中心常驻法官诉讼团队2个、仲裁官8名,检察官2名、警官1名、律师2名、心理咨询师1名,确保专业领域服务。建立兼职群防群治队伍,创新“阳湖N警”特色品牌,建立258支“巡防+群众”的兼职队伍,确保源头掐灭纠纷隐患。
多维宣传,提升“知晓度”
大力开展综治中心“知晓率”提升攻坚行动,开发武进区手绘版电子地图,方便群众一图纵览、一键导航、就近求助。在全区188个主干道公交站台、120块智能社区传媒电子屏,全天候滚动宣传综治中心。区政府门户网、今日武进公众号、政法各部门自媒体等重要载体开设专栏,借助头部广告位宣传综治中心350余条,338台各级综治中心热线电话彩铃设置“有纠纷找矛调”,第三方电话调查宣传1560人次,微信朋友圈有效曝光180万次,形成全时空、立体化的强大宣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