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青春防线,守护纯净校园
发布日期:2025-07-30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筑牢青春防线,守护纯净校园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


洛阳初中为武进区规模最大的乡村公办初中,学生人数2484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70%,单亲或者重组家庭占比10%,父母的学历,小学和初中学历占比59.3%,二胎及以上家庭占比72%,加上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所以法治教育的压力比较大。我校从2017年就开始探索如何开展针对性、多元化、普适性的法治教育活动,并且始终将“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作为平安校园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目标,聚焦源头预防与系统治理,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安全教育防护网,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特色做法,实现了全校师生连续多年零犯罪零受害。


一、深耕厚植法治意识,筑牢“零犯罪零受害”思想根基

“国旗下的法治之声”浸润心田: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开展“国旗下的法治案例分享”。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如网络诈骗、校园欺凌、交通安全事故等),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剖析法律后果与自我保护要点,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仪式,在庄重氛围中持续强化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让“守法”成为每周必修课。我校每月组织校园欺凌问卷调查,专人负责,及早了解学生动态,把欺凌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思政金句”点亮法治信仰:深度融入武进区思政课“五金”联盟建设,围绕“法治兴则国家兴”等核心金句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手抄报展评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法治与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将宏大法治理念转化为内心认同与行动自觉,筑牢“零犯罪”的价值根基。

“法治课堂”常态精准滴灌: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专业优势,每学期至少两次开展“定制化”法治讲座。内容紧扣青春期易发问题(防性侵、防毒品、防暴力),结合最新法律法规与社会热点,用专业力量为学生精准输送法律“疫苗”。同时,积极引入全市法院“法护成长”普法课程、常州大学法学院专家资源,丰富课堂形式与深度。


二、深化协同联动机制,织密“零犯罪零受害”防护网络

“专业力量”深度融入:法治副校长不仅是宣讲者,更是校园法治建设的“参谋官”与“联络员”。定期参与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完善应急预案,对重点学生建立帮扶档案,架起学校与派出所高效沟通的桥梁,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的强大合力。

“校法共建”优势互补:学校与区法院系统紧密合作,不仅让学生走进法院旁听庭审,更邀请法官带着真实案例“进校园”,开展“庭审现场教学”。学生通过参与“法护成长”系列课程,直观感受司法权威,理解违法行为对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巨大伤害,有效震慑潜在不良行为。常大法学院博士带来了《民法典》宣讲活动;常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莫良元教授给学生作题为“宪法精神与当代中学生”的学术报告;常大法学院研究生到我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大手拉小手”普法课。检察院的同志也每年都来给学生开展法治讲座。同时,“阳光成长院校共建法治教育模块化课程研究”项目由区人民检察院、常州大学法学院和洛阳初中共同研究确立,并经过三方的努力,该项目已成为武进区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武进区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

“家校共育”筑牢防线:创新开设“家长夜校”,每月定期举行。邀请法治副校长、心理咨询师等专家,面向家长开展专题培训。内容聚焦青少年常见法律风险识别(如网络沉迷、交友不慎、欺凌信号)、家庭教育中的法治责任、亲子沟通技巧、如何引导孩子自我保护等。通过剖析真实案例中的家庭责任因素,明确监护职责,提升家长法治素养和监护能力,将“零犯罪零受害”的防护网有效延伸至家庭,形成家校共育的坚实屏障。

“大思政”格局赋能法治教育:依托省级内涵项目“大思政”,将法治教育深度融入学校德育体系。整合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等多学科资源,挖掘教材中的法治元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使法治精神如盐入水般渗透教育环节,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三、创新体验实践载体,提升“零犯罪零受害”内生动力

“模拟法庭”情境震撼:定期举办覆盖不同年级的“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亲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在高度还原的场景中处理真实改编的青少年案件。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感受法律的庄严、违法后果的沉重以及依法维权的重要,极大增强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震撼力。

“法治文艺”浸润无声:邀请“凤凰艺术团”等专业团体进校演出,或组织校内艺术社团创作编排法治情景剧、快板、歌曲等。将枯燥法条与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艺术语言,在欢声笑语与艺术共鸣中传递法治理念与自我保护技能,实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法治基地”赋能成长:精心打造校内法治安全教育基地。2017年我校与区检察院共同签署“法治教育基地协议书”,开展法治进校园、法治进课堂、观摩庭审等。同年,我校成为武进区检察院法治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同时聘请检察院许榴琴主任担任我校法治副校长。


通过以上系统化、特色化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法治安全教育实现了从“被动防范”向“主动免疫”、从“知识灌输”向“素养提升”、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育”的深刻转变。仪式教育(国旗下案例)、价值引领(思政金句)、专业课堂(法治副校长+外部课程)三位一体,实现法治意识高频次、多层次渗透。依托“五金”联盟、“大思政”项目、校法共建、高校联动等平台,有效整合区域内外专业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模拟法庭(角色代入)、法治文艺(艺术感染)、法治基地(实景互动)等特色载体,极大提升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深度悟”。

近年来,校园内无一起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学生辨识风险、自我保护能力显著增强,校园氛围更加和谐清朗。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零犯罪零受害”目标,不断优化机制、创新载体、深化内涵,为每一位洛初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努力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新人。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