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老板”,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当公司不期而至的时候,当“老板”也成了一桩烦心事。近年来,常州市天宁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持续聚焦不法分子利用“放管服”便利,冒用他人身份实施欺诈登记等市场主体治理难题,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衔接,及时监督撤销冒名登记,为被冒名的“老板”们纾难解困,以检察履职促进“案结事了政和”。
职级晋升受阻
李明是一名退役军人,转业后进入某市某局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李明兢兢业业,拼搏奋进,通过努力获得了职级晋升的机会。就在这时,他突然被告知,他的名下有一家公司。李明百思不得其解,这家公司成立的时候,自己还在部队服役,从来没有申请注册过公司,于是他向相关部门申请撤销。天宁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依托军地协作机制发现李明被冒名公司登记一事未得到解决,为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通过向李明本人及其所在单位调查核实,调取企业登记资料及社保、税务、证件办理相关信息等,查明李明被冒名登记事实,建议相关部门依法撤销登记。相关部门快速办理,依法撤销了李明的公司登记,避免了对他职级晋升造成不良影响。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通过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方式,提示退役军人注重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税务账户异常
为落实根治欠薪相关部署,天宁区检察院加强府检联动,协同有关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2024年4月,该院发现“包工头”阿欣因被冒名登记,导致其税务账户异常,影响了发票开具。“开不出发票,我就拿不到工程款,我东拼西凑发了一部分,但也实在拿不出钱来了,现在就等着这个钱来给施工队的农民工发工资呢。”阿欣忧心忡忡地对检察官说。为尽快解决阿欣的困境,天宁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快速办理,当月查清阿欣被冒名登记的事实。2024年5月,经检察机关建议,相关部门依法撤销阿欣的公司登记。
补贴申领被拒
小朵从出生起,就遗传了母亲的智力残疾。病重的父亲,年迈的公婆,残疾的丈夫,求学的孩子,除了种菜养猪,小朵一家子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政府的各项救助、补贴。但今年3月,在申领一户多残补贴的过程中,村委告诉小朵的家人,小朵是一家公司的法人,不符合补贴申领条件,残疾人补贴也可能受到影响。“她连小鸡都数不清,名字也不会写,怎么可能做公司法人呢?”小朵的家属在检察机关调查过程中,对小朵成为某公司法人兼执行董事一事焦急万分。为了查明事实,天宁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多次前往小朵所在的某市某村,向村委、周边邻居了解小朵的个人、家庭情况,核实其被冒名的事实,并建议相关部门依法撤销其公司登记,目前,撤销程序已正式启动。
“冒名工商登记是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不仅侵犯公民身份信息,还干扰了正常的企业登记注册秩序,容易引发行政争议,影响社会稳定。”该院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李锐说,在办案实践中,被冒名注册登记公司的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并不是个例,尤其是冒名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名”之路就更加道阻且艰。
今年以来,天宁区检察院积极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路径,与相关部门创新协作配合机制,积极开展“空壳公司”治理专项监督,治罪与治理一体推进,合力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来源:常州检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