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时代之问 找准实践节奏
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
明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锚定目标加油干,只争朝夕抓落实。明年是“十四五”攻坚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明年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坚持先立后破,答好深化改革“主题卷”。
用足用好“改革”传家宝,向改革要解题良策、从改革谋破局实招、以改革聚奋进伟力。深入规划研究。区级层面首先坚持“规划先行”,全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抓住规划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抓准规划就是抓准工作龙头,抓好规划就是抓好未来发展”的意识,真正使研究规划的过程成为了解全局、了解重点、了解问题的过程。理顺体制机制。研究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支持武进国家高新区做强做大、西太湖做优做精,统筹各园区大力探索“减负、扩权、增能”的发展路径,让园区聚焦主责、做强主业。中以常州创新园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改革示范区;武高新要坚决扛起发展排头兵大旗,力争发展质效年年有突破;西太湖要勇挑“新城市建设主战场、新产业培育主力军、新人才集聚主阵地”的重担,加快“两湖”核心区建设;绿建区要推进近零碳示范园区建设。各镇和其他园区要打造特色专题园区。围绕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以扁平化的管理架构、精简的机构设置,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明确各镇发展定位,挖掘整合存量资源。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推动资源资产的转化工作。明确不同国有公司定位,差异化竞争,同时规范国有公司投融资决策流程。
坚持统筹协调,答好绿色发展“示范卷”。
以“太湖综合治理”为龙头牵引,坚持“1+8+5”治理路径,推动全域生态向善向好。紧盯太湖治理。围绕“一湖一浜一链一网一带”,成立专项攻坚组并实体化运作,建立“一周一研究,一月一汇报”制度。借助“外脑”提高治理能力,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有力提升治理绩效。确保PM2.5浓度持续降低,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向好,打造“无废城市”。加快绿色转型。深化“两湖”创新区核心区省级双碳先导区建设。纵深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实现全年腾退、盘活土地空间5000亩。抓好生态创建。以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打造百个小微水体示范群、百条生态样板河、千亩生态湿地链、万亩环滆湖湿地带,推动更多生态廊道、城市绿道“上新”“出圈”。
坚持量质并举,答好城乡融合“特色卷”。
推动“老城”精细化提升与“新城”现代化建设协同并进,城乡之间融合发展。加快“两湖”建设。立足全市谋“两湖”,深度谋划核心区城市与产业空间规划,优化调整总部经济区城市设计,集中精力突破一批标杆性、牵引力强的大项目,加快形成核心区显示度。完善交通网络。深化交通规划研究,深入开展常州南站、武进南站规划设计,加快推进淮泰常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工程,全面提速腾龙大道二期、花海大道、前寨路等重点项目。精进城市管理。坚持把最好的地块留给武进的老百姓,打造群众满意的精品安置房。加大征收项目遗留问题攻坚力度,引导群众自愿异地安置。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攻坚行动,加快理顺中心城区湖塘、牛塘、高新区北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自主更新,加快研究实施信托制物业。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落地,探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细落实“一规划两方案”。充分利用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果,重点抓好5个农民自建区建设。鼓励引导农房自主更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实现强村公司镇(街道)全覆盖,提高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
坚持新质赋能,答好转型升级“综合卷”。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催生新质生产力。以数智并进激发生机活力。持续深化“智改数转网联”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加强与数字技术企业深度协作,帮助企业更好实现“上云、用数、赋智”。以产业跃进夯实立身之基。聚焦五张产业名片,聚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融链;高水平规划建设“理想之城”,推动“理链”近地化集群发展。围绕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以项目快进提升竞争优势。加快推进200个三级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以服务精进涵养源头活水。实施企业家暖心工程,持续擦亮“A武进”营商服务品牌,深化“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常态化机制,启动武进区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三年行动,力争到2027年底,全区拥有年营收超100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6家,超50亿元9家,超30亿元12家,超10亿元38家,超亿元500家。
坚持人民至上,答好民生保障“幸福卷”。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就业和保障体系。引育好企业、好平台,将本地大学所设专业与武进产业需求深度匹配,切实提高就业率。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塑优文教格局。抓好优质校长及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研究人口发展规律,合理配置师生比,重振武进教育辉煌。深化“书香武进”建设,深耕“青春乐都”“悦享四季”等核心IP,办好太湖湾音乐节、西太湖马拉松等有影响力的活动。推进医疗改革。围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化改革。探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方式改革,区镇联动试点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筑牢治理网络。聚焦目标现代化、主体现代化、体制现代化、方式现代化、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深化安全生产治理集成改革,加大年轻干部包案化解重点信访积案攻坚力度,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深化高水平平安武进建设。
坚持自我革命,答好从严治党“忠诚卷”。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武进节奏”提供坚强保障。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提质“阳湖精神”干部讲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崇尚实干,勇争一流”的精气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激发干部活力。营造“以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完善“选育管用激”全链条管理,加快建立干部合理流动、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机制,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先进者先上。筑牢战斗堡垒。聚焦发展需要,高质量推进村(社区)换届;加强村(社区)主要干部队伍培养,推动形成合理搭配的基层干部梯队;研究出台“党建赋能 乡村振兴”20条,纵深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百”行动,构筑乡村振兴有力支撑。优化政治生态。切实发挥四套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敢于喊出“向我看,跟我干”;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贯方针,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用好“三项机制”,让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凝聚奋进合力。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大力度地支持和保障人大、政协履职尽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汇聚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