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解纷止争一线,“手拉手”解家长里短;坚持走访、接访、回访“三访齐下”,面对面理是非曲直;搭建说事平台,拉近服务距离,畅通诉求渠道;按照“村组前哨站、网格主战场、村级终点站”构建起三级联动、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漳湟村以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为抓手,推进解纷靠前一步,促进矛盾在村里止步,实现十年“矛盾不出村”。记者近日走访漳湟村,探寻矛盾纠纷在村域的源头化解之法。
变“等上门”为“走上门”
3月18日一早,漳湟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鲍振宇像往常一样,揣上记事本,带上网格员,沿着阡陌小道穿梭在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聊家常、谈情况。
春节前,村民张某清家因搭建简易卫生间,将施工的砖块贴着邻居家的外墙垒放,导致邻居家渗水引起纠纷。经鲍振宇上门现场调解,张某清作出赔偿,两家和解。
“新的工作要求需要新的工作理念,以往坐在村调解室坐等村民上门容易‘贻误战机’。”考虑到两家之前还有其他不愉快,鲍振宇再次上门回访,巩固调解成果。
矛盾不解锁,和谐不进步
“行政村合并后,在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外来人口激增以及群众法治意识提升等因素影响下,很多矛盾纠纷不像以前调解起来那么简单了。”漳湟村党总支书记鲍建中说,“矛盾不解锁,和谐不进步。”
为此,漳湟村以专职调解员、网格员、驻村律师为主体,主动上门宣传政策、解释法律、调处纠纷,还定下一条“规矩”:村民间有矛盾的,村民小组先处理;解决不了的,到网格再“把把脉”;还是不行的,村委必须化解。
“现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去年村里一共发生矛盾纠纷39起,连续实现五连降,10年来大事小事都没有出过村。”鲍建中说。
让信任的人解烦心的事
去年12月,漳湟村前寨路附近有20多亩葡萄种植地承包期到期,到期后正好赶上拆迁。5户种植户与原土地承包户对拆迁补助和附着物补偿问题谈不拢。考虑到人熟、地熟、情况熟,村调委会就让村民组长陈建匡、妇女队长马玉如和驻村律师张怡一同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他们一边解释法律、政策,一边降低双方的心理预期,最终矛盾在协商中圆满化解。
“以前是做村民工作,现在是村民做工作。”鲍建中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重点将村民组长、妇女队长、网格员、“五老”人员等发展成为“法律明白人”,既能率先垂范,又能带动群众。
常住人口7000余人的漳湟村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鼓励新居民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老乡管老乡”,是近年来漳湟村在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又一探索。
季某来自安徽阜阳,在一家教学设备厂当打工,去年因为工伤赔偿问题与同乡老板闹得不可开交。在已是村里新居民的老乡费金用的调解下,最近他顺利拿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相关补偿。
“老乡扯扯袖子、拍拍肩膀,紧张气氛很快就缓和了。”鲍振宇说,以前村里多是邻里矛盾,现在因生产经营、人身损害、民间借贷导致的纠纷比较多,解纷方式也要推陈出新。
“尤家茶社”里品出和谐味道
“全体村民,张律师明天下午两点到我们村‘坐诊’,地点在‘尤家茶社’!”3月17日,鲍振宇在全村34个微信群里分别发了这条“法律门诊”通知。“我丈母娘和我老婆一起出钱盖的房子,将来怎么分?”“我出租的门面房想涨租金,还要重签合同吗?”第二天下午,村民们拿着茶壶、茶碗把“尤家茶社”挤得满满当当。
几杯清茶,三五村民,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天下大事,“尤家茶社”成了漳湟村名副其实的说事点。“很多村民不能完全理解的政策、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邻里间的矛盾心结在这里都说开了,我们的工作方向也就明确了。”鲍建中说。
2022年,在河道清淤过程中,村民老詹的养殖场看护房被堆积的淤泥冲坏。施工方表示给予修复,但老詹请人评估后提出了高价赔偿的要求,双方互不相让。
多次上门调解未果后,村里干脆把纠纷双方、驻村律师以及通过前黄司法所联系的区水利局工作人员和镇上的调解专家一起邀请到“尤家茶社”,通过“援法议事”协商解决问题。
法不析不透,理不辩不明,情不讲不清。经过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释法析理,水利部门给出专业意见,以及现场村民群众说事评理,双方最终达成了都能接受的1.8万元赔偿金额。
普法课堂、反诈宣传、矛盾调解……“有了‘尤家茶社’这个百姓评理说事点,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达到德润邻里、法安万家的效果。”前黄司法所负责人蒋晓星认为,普法宣传、纠纷化解和依法治理是相辅相成的,运用得当形成良性循环就能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