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弘扬政法优良传统和英模精神,“常州政法”微信公众号特开设“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专栏,探访常州老政法干警记忆中的峥嵘岁月,挖掘他们忠诚履职、勇担使命、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优秀品质,激励广大政法干警以政法战线老同志和先进模范为榜样,赓续精神血脉、厚植为民情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新实践贡献政法力量!
刘持平,我国刑侦界久负盛名的痕迹鉴定专家,中国刑科协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顾问。他曾多次被公安部特邀为刑侦专家,奔赴各地研判重特大刑事案件。在探寻刑侦历史中那些璀璨政法精神之际,全省“75+寻找老政法精神”寻访组来到了常州,与这位著名的痕迹鉴定专家、曾任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刘持平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交流探讨。
“刑侦巨匠”
卓越成就铸辉煌
1973年,刘持平投身公安工作,身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刑侦之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参与了2000余起重大案件的痕迹鉴定,每一个现场,在指挥侦破凶杀案的过程中,他更是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冷静的分析判断能力。500余起凶杀案,每一起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智力较量。他带领着团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逐一排查线索,从混乱的现场中抽丝剥茧,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且无一错案。其主持研制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综合型公安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和“大容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分别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的诞生,凝聚着刘持平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由他负责建设的常州公安“光纤网”和“综合信息系统”,在刑侦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他还编著了《指纹的奥秘》《刑事技术大全・指纹学》《指纹无谎言》《中华指纹发明史考》等6部专著,并被聘为中国刑警学院、中国公安大学、江苏警院等8所院校客座教授。
刘持平在常州市公安局刑警队技术组任职期间,尽管当时工作条件艰苦,但公安局依然保留了法医痕迹、摄影、警犬等四个专业,共有六名工作人员。刘持平在这个团队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常常为了一个案件,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反复研究现场留下的痕迹。有一次,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发生了一起命案,现场被破坏得很严重,几乎找不到有用的线索。刘持平带领着团队,不畏艰难,在恶劣的环境中仔细搜索。他带领队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痕迹,经过鉴定,这个痕迹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
由于早期接受过痕迹检验技术的培训,刘持平长期分管刑侦工作,一生致力于公安事业。“二十年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开玩笑称可能余生都将致力于指纹技术,彼时仅当作一个玩笑。然而,二十载已逝,回首往昔,似乎注定了我一生都将投身于这一行业。”刘持平笑着感慨道。
“指纹名探”
细微之处破奇案
在刑事侦查领域,指纹素有“证据之王”的美誉。刘持平在这一细微的领域持续探索,成功揭开了指纹的诸多奥秘。他曾在一个看似毫无头绪的案件中,仅仅通过一枚模糊不清的指纹,经过无数次的比对和分析,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那个嫌疑人狡猾异常,试图销毁所有证据,但刘持平坚信指纹不会说谎,最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由于基因异常,致使先天存在神经系统隐性缺陷的事件当事人突发暂时性思维混乱开枪杀人,随后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这是刘持平破获的最为独特的案件,而破获此案件的关键证据便是指纹。案件发生在1998年8月23日。当时,银行保安王华(化名)与同伴李新(化名)相对而立,李新突然向王华的额头开了一枪,随后将枪口转向自己的太阳穴,也开了一枪。此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刘持平作为“8・23涉枪命案”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排除了众多假设与分析之后,陷入了沉思。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李新的指纹上时,他发现了关键线索。李新的指纹极为罕见:双手十个手指上仅有四个弓形纹,两个反箕和四个正箕。这种指纹组合极为异常,因为弓形纹和反箕在指纹中的出现概率极低,仅占总指纹的2.5%。因此,在同一个人身上,十个手指同时出现多个弓形纹和反箕的情况极为罕见。刘持平敏锐地意识到,指纹与个体的神经系统发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每个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而李新的指纹与患有47条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指纹极为相似。李新不仅患有不育症,性格也极为内向,不善于表达。在面对问题时,他往往无法立即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情绪爆发。震惊常州的“8・23涉枪命案”的发生原因,最终凭借指纹分析得以破解。“在指纹学领域,我们常引用一句古语:‘一纹之微,蕴藏宇宙之奥秘。’指纹虽小,却能揭示广阔的世界。”刘持平向记者介绍道。如此微小的领域中竟能发掘出如此宏大的知识体系,着实不可思议。
“智慧导师”
智慧之树育英才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指纹技术广泛而醒目地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寻访交谈中,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九大队民警郝希贤满怀好奇地问道:“刘老,在您看来,一位卓越的痕迹鉴定专家需要具备哪些品质与素养呢?”“我曾经在警校授课时提出人才成长的理想模式——‘智慧之树’。”刘持平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深邃的思索,接着缓缓开口道:“一位卓越的痕迹鉴定专家,首先要有一颗对真相执着追求的心。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案件现场时,不能被表面的混乱所迷惑,要像猎人追踪猎物一般,紧紧咬住每一个可能的线索,不放弃、不退缩,直至揭开真相的面纱。”“再者,严谨细致的态度必不可少。痕迹鉴定工作往往是在细微之处见真章,一个小小的指纹、一道若有若无的划痕,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线索的遗漏,让真相隐匿于迷雾之中。所以,必须以高度的专注力和极致的细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
“还需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犯罪手段和痕迹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只有持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在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始终占据上风。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现有的经验和知识,而要积极拥抱变化,主动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最后,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关键。在面对重大案件的压力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沉着,不能被情绪左右。无论是长时间的艰苦侦查,还是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定力,坚信自己能够找到答案,为正义发声。”刑警支队三大队民警于昊奇聆听着刘持平的谆谆教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在刘持平的话语中看到了一位卓越痕迹鉴定专家的成长之路,也看到了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这个科技与智慧交织的时代,他们将以刘持平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与素养,为守护社会的安宁和公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