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帮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法治理念,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
一是注重“两线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广泛开展线下宣传,结合“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法律十进”等活动,在人流集中场所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并以大走访为契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通过面对面普法的形式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以及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义务与责任等相关知识,引导居民不断增强自身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确保“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开展线上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载体,实行线上、线下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线上各职能部门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载体,刊载垃圾分类指南、小知识等文章,动态推送垃圾分类方面的政策法规、法治漫画等,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影响力。 2023年,组织开展小区分类宣传456场,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至今共计发放宣传手册32803册,参与人次约1万5千余人次。
二是锁定“两类人群”,持续加大推广力度。落实“法律明白人”制度,开展“法律明白人”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打好“普法+垃圾分类”的组合拳,组织1552名法律明白人深入村、社区院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宣讲、普法宣传,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和环保意识。此外依托法治副校长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法治课内容,向青少年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积极搭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平台,推进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是强化两种监督,执法指导刚柔并济。分级分类开展常态化执法工作,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81人次,执法车辆888车次,立案发放《核查通知书》23份;安排环卫作业公司代履行27次。有效杜绝建筑垃圾等非生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等问题。同时开展行政指导,确保物业、企业明确各自权责,按时保质完成四分类垃圾桶设置、宣传栏到位、分类设施完好整洁。强化培训指导,全区对街道一线从事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考核,并结合各街道、小区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常态巡查整改机制,做好实施、管理、维护工作。
来源单位: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
作者姓名: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