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主力军”作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群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创建“区域化”品牌,提升人民调解影响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切实发挥大调解工作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钟楼区工作实际和“法星民情”工作室的先进经验,由区委政法委牵头下发《关于在钟楼区各街道(镇)推广“民情工作室”的实施方案》,要求各镇(街道)建立3-5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成立基层解纷阵地,打造品牌建设,如“荷小司”“博爱盈心”“新法润荷”、“港法融情”等品牌。同时,《方案》明确规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法委书记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委政法委、司法局、法院、公安、信访等6名领导担任,成员为各镇(街道)政法委委员。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负责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每年调解员的145万工作经费由区级财政统一保障,司法局核发。召开了钟楼区“民情工作室”人民调解员发放聘书仪式暨业务培训会议,邀请法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等进行相关专业业务培训。9月份,8个镇、街道16名调解员正式上岗。9-11月份共调解案件216件,调解成功114件。
构建“一站式”平台,提升人民调解组织力。区级一站式平台采用指定进驻或者共建力量等方式,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等工作平台整建制入驻。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政法局(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基层部门力量入驻,结合“民情工作室”,提供矛盾纠纷全口径受理、全周期调处和全要素服务。区级中心由区委政法委会同司法行政部门、信访等部门负责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今年,该区律师参与法院诉前调解案件397件,调解成功55件;在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处理行政调解案件共13件。此外,区司法局联合北港街道、荷花池街道开展“万名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人民调解促和谐、化解矛盾保平安”活动,组织人民调解员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工作,在“钟楼普法”微信公众号发布践行“枫桥经验”的活动报道。今年以来,该区共向市局报送5篇典型案例。
夯实“固本化”基础,提升人民调解化解力。2023年截止11月底,该区三级调解组织共调解成功7948件,接待群众共7740批15869人次,排查纠纷1931次。排在前三位的纠纷分别为:邻里纠纷5490件,占比69%;其他纠纷(民间借贷)1968件,占比24.7%;物业纠纷713件,占比8.9%。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有效地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时期。其中,派驻人民法院调解成功1822件;派驻交警大队调解成功325件。2023年,钟楼区永红街道人民调委会调解员薛波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钟楼区西林街道凌家村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工作室荣获“常州市优秀家事调解村(社区)工作室”、北港街道月季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张雪惠荣获“常州市优秀家事调解能手”称号。
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