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弘扬政法优良传统和英模精神,“常州政法”微信公众号特开设“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专栏,探访常州老政法干警记忆中的峥嵘岁月,挖掘他们忠诚履职、勇担使命、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优秀品质,激励广大政法干警以政法战线老同志和先进模范为榜样,赓续精神血脉、厚植为民情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新实践贡献政法力量!
“我总觉得现在‘躺平’似乎有点早,我还能再‘卷’几年!”9月19日,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举行的初心故事分享会现场,55岁的高正发言风趣幽默,却掷地有声。
高正,现任钟楼区检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从自侦到刑检,再到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他与检察事业并肩同行了32年。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酸甜苦辣,他几乎尝了个遍。
2018年,高正刚好50岁。由于内设机构改革,他被调到第五检察部,负责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基层检察院,这三项检察业务有时被合并在一个部门,这对办案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办案理念等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很多人劝他:“一把年纪了,歇歇脚、喘口气吧!”但在高正看来,多年经验的传承、年轻后辈的成长,都让他重任在肩,无法迅速抽身离开。于是,他坚持着他的努力,保持着他的热情,每天在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三大检察”中来回切换,乐此不疲。
凭借丰硕的工作成果,2023年12月,在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上,高正被授予个人一等功。
“刑侦巨匠”
卓越成就铸辉煌
相较于刑事检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没有太多力挽狂澜的“高光时刻”,却与普通百姓的利益紧密相关。特别是公益诉讼案件,办案的时间跨度多以“年”为单位,很多案件只要问题没解决,往往需要更耐心、更专注地长期推进。高正说,“只有凭着排除万难、一跟到底的决心,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2021年1月11日,有人在当地论坛上举报,渣土车每天深夜开进村里倾倒垃圾,已持续两个月之久,环境污染严重,村民苦不堪言。高正看到这条信息后,当天下午便带领办案组赶赴现场调查。
那是一片占地约20亩的农用地,有两个足球场大,目之所及处,都覆盖了一层黄土,并无垃圾倾倒痕迹。村民小组组长拿出一份《建筑垃圾消纳协议》振振有词,称村里正在修路,填埋的建筑垃圾是用作铺路的建材,不仅没有污染,反而利用的是时下流行的资源再生方式。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配合调查人员也面露难色。消纳协议上盖满红章,显然已通过层层审批,而后续出炉的环境检测报告也显示,土壤的各项指标正常,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空气中不时飘来的异味,让高正绷起了神经,“不能就这么算了!”
高正再次“突袭”案发现场,“过筛式”核对所有涉案材料。他发现,土壤检测报告上有6处采样点黄土的覆盖厚度已超过1米,而他此前看到的报告上却记载着采样深度仅为20厘米!原来问题出在这儿!
在高正的一再坚持下,土壤检测重新启动,结果出现反转,多项指标严重超标。21.5亩耕地下,居然被填埋了5万余吨垃圾!钟楼区检察院当即向行政机关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整改。
那么,巨量垃圾从何而来?高正团队没有停止调查的脚步,历时两年,终于推动刑事、民事一案双查——以修路为名填埋垃圾并从中牟利的张某等5人以污染环境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5名参与运输垃圾的驾驶员被移送市检察院追究民事责任。
针对藏在案件背后的耕地保护、垃圾处置等问题,高正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监管等建议。这份建议在钟楼区2023年“两会”上被正式转化为政协提案。同年6月,该建议的大部分内容被新出台的《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吸收,同时也推动国土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整改违法用地400余亩。
持续跟进,一查到底,已成为高正办案的常态。揭开一起连环虚假诉讼案的真面目,高正用了两年;推动居民小区增设集中充电桩,从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用了三年;针对毒贩因刑满释放可能在强制隔离戒毒中脱管的情形开展专项监督,高正跟进了六年直到今天。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关于这一点,我要感谢三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带我的师傅,也是当时我们经济检察科(反贪局前身)的老科长。”1993年,钟楼区检察院查办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一百余万元的贪污案,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死刑。一波三折的侦办经历,让高科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得到消息后连夜坐火车追到了新疆省石河子市,找到了嫌疑对象藏身的招待所,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高正坦言,90年代初,没有监控,没有定位,要想找一个躲起来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老科长没有放弃。他带着高正,把整个招待所里每一个可能与嫌疑对象有接触的人,都挨个问了一遍。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果然问到一名服务员,与嫌疑对象有密切交往,最终通过这名服务员追踪到了嫌疑对象的下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我们的老政法精神!”高正说。
挽回的是对司法的信任
和法律的信仰
虚假诉讼,因其隐蔽性强等特点,一直是民事检察工作中的“老大难”。2018年以来,高正和他的团队共办理了39件虚假诉讼案件,涉案金额达 4800 余万元。“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节处见真章。”这是高正多年来的办案原则,也是他总能发现案件线索、深挖案件真相的“不二法宝”。
2020年,高正办理了一起“以家人之名”自导自演的连环虚假诉讼案。许某发现丈夫与他人育有一女,便以丈夫婚内出轨起诉离婚。但丈夫声称自己被冤枉,许某指认的情人其实是他弟弟的女友,孩子是弟弟的私生女。对此,弟弟不仅满口承认,还拿出了一份因争夺抚养权而由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从法律上做实了孩子是弟弟和女友的,也证实了丈夫的清白。许某起诉丈夫出轨的离婚案遗憾败诉。
此后,许某又发现丈夫曾为这对母女花了82万元买房,房产登记在女方名下。许某随即起诉女方返还夫妻共同财产。尽管这次许某胜诉,但没过几天,丈夫的弟弟就拿着法院调解书找了过来,声称其兄拖欠工资99万元,一来一去,两家债务抵销,房款非但要不回来,还得倒贴十几万元!
高正得到案件线索后,主动找到许某,通过调出文书他发现,子女抚养和劳务合同两起纠纷庭审时没有任何争议和抗辩,当天便以调解书结了案。经验和直觉告诉高正,这有可能是一起虚假诉讼连环案。
这类案件,当事人之间极易达成攻守同盟,如果贸然出击,反而会打草惊蛇。于是,高正带领办案组展开了一场历经三个月的外围秘密初查,到法院查卷宗,到银行查流水,到医院查出生证明,到房产中心查房产信息,甚至到住宅小区查兄弟俩的生活状态……
随着调查的深入,诸多疑点也浮出水面:哥哥说房子是买给弟弟两口子的,可房产证上为何只有女方一人的名字?高正还发现,弟弟还是哥哥离婚诉讼的代理人,前脚刚帮哥哥打赢官司,后脚又为何把哥哥告上法庭?
到底谁才是孩子真正的父亲?高正认为,这是本案的关键突破口。虚假诉讼案件刑民交叉,查处难度大。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后,高正凭借多部门历练的丰富经验,制作了一份详细的线索分析报告,与公安民警就案件侦查取证工作反复会商、答疑解惑,确定了“以DNA鉴定为支点,内外结合突破口供”的侦查方案,并在嫌疑人到案后全天候引导侦查取证,最终瓦解了三人的攻守同盟——两个民事诉讼均由哥哥和情人一手炮制,“工具人”弟弟委曲求全参与其中,而目的就是为哥哥“洗白”。刑事方面,三人因涉嫌妨害作证、帮助伪造证据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方面,钟楼区检察院分别向法院提出抗诉和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对执行不当行为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均得到了法院采纳。
高正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拿到房款那天,许某送来一面锦旗。她说:“命运对我不公平,但法律,公平!”
“那一刻,你便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高正说,“有别于其他欺诈行为,虚假诉讼骗取的是法律文书,不仅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更是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公然挑衅。而我们通过检察监督所挽回的,不仅是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更有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对法律的信仰。”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检察干警既要拥有单兵作战的能力,也要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只有不断拓展检察朋友圈,才能握指成拳,共同发力。”分享会上,高正回忆起在办理一起大运河水污染案中,遇到的一道取证难题。
排污企业擅长“打游击”,污水偷排时间不固定,而运河却水川流不息。办案部门想要成功取样,就必须与时间赛跑,赶在污水被全部冲散前抵达现场。
高正首次接到群众举报电话已是晚上八点,检测公司以“非工作时间”为由并未赶往现场,高正只得自制工具自行采样。但因不具备采样资质,他的采样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
高正不服气,创新推出“群众举报+快速反应”联动机制,明确在接到群众举报后,检察、环保、检测公司三方必须于30分钟内抵达现场,成功破解了偷排污水的取证难题。该做法被省检察院认可并全省推广。
“其实早在2014年从事未检工作时,我就已经意识到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为了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综合保护,在高正的牵头下,钟楼区检察院在全省首开先河,联合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方面进行了诸多超前探索。此外,高正还整合社会资源,在全省首推合适成年人“一站到底”模式,并成功移植到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律师等,不仅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办案效率,更实现了在各司法环节落实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制度的无缝衔接。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不光抓业务,带队伍也是同样道理。”在高正的身后,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3周岁的年轻队伍。他希望年轻人能跟上他的步伐,但他更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与阅读便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撰写的宣传稿件、调研文章多次见诸报端。“也许我书橱里的书没你们多,但我每年的阅读量,一定超乎你的想象!”
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不仅是高正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团队青年干警的期许。每办一个案件,高正都会组织集体通案,引导大家从刑、民、行、公四个角度剖析,培养四大检察的“全科医生”;而每办完一个案件,他也总是趁热打铁开设小课堂,带领团队复盘案件得失,探讨前沿课题,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
小课堂主打“互动式”“翻转式”教学,并时常邀请案件的被监督方和协作配合方友情加盟,以全新视角拓宽课程维度,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在教培领域画出同心圆。众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力打造的沉浸式案例研讨课堂被逐级推荐至最高检,最终捧回了“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的金字招牌。
“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高主任也在燃烧着自己。”宣讲会现场,团队青年干警胡兴坤回忆起2022年备战全市业务竞赛的经历。“那段时间,高主任每天下班后都陪着我一起复习,经常搞到深夜十一二点。有一次,高主任正坐在我对面帮我修改汇报提纲,我一抬头,发现高主任不见了,键盘的敲击声却仍在继续。我站起来一看,才发现高主任挪开了椅子,正蹲着办公,他解释说颈椎病又犯了,一低头就头晕,蹲下来仰着头打字舒服些。”
这几年,高正还“解锁”了一些新身份。参加案例讲述、拍微电影,年轻人热衷的舞台,他也想试一试。四年来,高正三次带领团队代表常州参加全省办案故事讲述活动,依托真实案件创作拍摄了四部“爆款”微电影,让检察文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相较于刑检,民行公业务还很年轻,需要通过宣传,赢得更多层面、更多群众的认同与支持。最关键的,这也是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良好契机。”2022年,高正带领的团队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
“我的身后,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我带着他们成长,他们也推着我前行,延续着一代代检察人的薪火传承!”高正动情地说。
高正对青年干警的寄语: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珍惜这段宝贵时光,充实自己,提升自我,更要不忘初心,不惧挑战。你的每一份坚持,都是铸就梦想不可或缺的基石,即使前路坎坷,也要坚持不懈,因为最美丽的风景往往在最陡峭的山峰上。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诠释青春的价值和意义!
寻访心得:
听完高主任的事迹讲述,我非常震撼与感动。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对检察事业的工作热情,怀揣“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精神,永远不知疲倦,永远迎难而上。尤其是面对新时代检察的发展和变化,他那无惧年龄、无畏挑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不论是他对待案件的穷追不舍、一查到底,还是面对新事物的主动作为、超前探索,都激励着我们要不断追求、不断突破。在传帮带上,他更是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培养新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仅让团队更加强大,也让每一个跟随他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成长。高山仰止,正身率下,我会继续向高主任学习,带着老政法人敢于担当、坚持不渝的精神,步履不停地坚定前行。(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 沈鹏娟)
跟随在高正主任身边学习,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言传身教和耳提面命。他既是我们部门的“指挥官”,也是冲锋在前的“突击手”,近年来带领我们办理了万吨垃圾填埋案、大运河污水偷排案、虚假诉讼连环案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并亲力亲为参与案件调查、生态修复等工作,过程中手把手传授青年干警办案经验。在检察贡献度上,他也总能发光发热,创意无限,办理的多个省级典型案件在高正主任的奇思巧构下摇身一变成微电影、精品课堂、案件故事讲述,让检察履职飞向寻常百姓家,并多次获得最高检新媒体平台的报道。都说有目标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等功的背后更是高正主任对检察事业日复一日的坚守。作为青年干警,不仅要学习高正主任检察业务经验,更要感受他对检察事业的敬意和厚重情怀,同样用努力和坚持来致敬事业,同时也致敬自己。(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 胡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