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姓日益增长的各类诉求,近年来,南夏墅街道紧扣乡村振兴目标任务,22个村(社区)精心组织开展“援法议事”实践活动。结合基层实际,街道通过建平台、搭载体、实根基等途径形成了一批有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一壶清茶 “饮茶议事”为民解忧
01
南夏墅街道万塔村下辖17个自然村,共有约2200名本地居民,外来人口达1300人,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人口结构老龄化、流动人口多、居民成分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有什么事情,咱们坐下来喝杯茶解决。”南夏墅街道万塔村党总支书记陈永俭边说,边把两位因经济纠纷而产生矛盾的居民引进了村内的“家门口”议事室。在这幽静的“茶馆”中,这对“冤家”的吵闹声显得格格不入。两杯清茶下肚,他们的火气也消了不少,矛盾也在陈永俭的调和下消于无形。
植根基层、贴近群众,南夏墅街道还打造了“民生茶苑”“乡村茶馆”等一批乡村自治平台,把村民、村委会、党员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主体贯穿起来,多方参与,以党群议事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等形式共同协商治理办法,力求把“矛盾问题清单”制作成“惠民清单”。
专业加持 唱好援法议事“一台戏”
02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知真情、听真话、解民忧。南夏墅街道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三官一律”在协商议事中的专业性、权威性,定期安排法官、检察官、民警和律师走进各乡村自治平台,倾听百姓烦心事。
2013年,由于南夏墅街道胜西村河母桥附近房屋拆迁,卞先生一家得到两套安置房。近年,卞先生母亲的抚养与遗产问题引起了家族纠纷,民警、律师、村委工作人员等多次调解均无果。本着“矛盾不出村”的目标,今年3月,该村挂点法官陈波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并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组织当事人到村委进行面对面调解。在依据事实和法律的开导下,最终,卞先生一家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书。
融聚“援法议事”队伍,南夏墅街道还充分发挥党员的标杆作用,发动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组建“南风乡贤”调解团,在议事中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在协商中推动“有话好好说”,双向发力,画好援法议事“同心圆”。
规范流程 绘就共建共治“一幅画”
03
为帮助村民了解议事程序,南夏墅街道通过“三务公开”,确保居民对社区事项推进情况的知情权。通过街道职能部门和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全程督办,并落实回访制度,关注议事事项落实情况,确保协商议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自推动“援法议事”工作以来,南夏墅街道积极完善百姓议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援法议事”机制,成立由基层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基层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法治后援团”,制定出台新村规民约,举办普法讲座13场,调处矛盾纠纷36起,切实提升群众民主参与的价值感和“援法议事”的成就感,推动“村事民议、村事民商”与“援法议事”的深度融合,以法治之力赋能基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