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工作法丨洛阳镇:“三马齐驱”打造群众矛盾“终点站”
发布日期:2023-11-07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洛阳镇马鞍村始终把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抓信访维稳就是抓民生抓发展的理念,时刻以“事不在小、关键在做”的态度处理群众矛盾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事前厉兵秣马、事中马不停蹄、事后一马平川”的“三马”工作法,努力打造群众矛盾定分止争“终点站”,推动新时代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建强组织

厉兵袜马淬精兵

育强硬核“领头雁”,提升矛盾调解工作执行力。培优育强“领头雁”,调整充实矛盾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具有多年司法工作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牵头协调解决矛盾调解工作难题和突出问题,班子成员负责抓好职责范围内工作,通过建立“村党总支部+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的三级联动网络,明职责、严考核、抓落实,对重点事项进行逐条、逐项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把握发展趋势,力促基层维稳责任的落地,确保重点问题矛盾快速有效化解。

打好资源“整合牌”,激发矛盾调解工作战斗力。按照“组织相联、地域相近、发展相助、资源相通”的原则,将全村21个村民小组优化调整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了专兼职网格员,网格员在网格内积极开展如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使群众的需求及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组建民间“智囊团”,增强矛盾调解工作亲和力。充分吸纳村组中的老党员、老干部,选择在村民们日常聚集聊天的桂花树下,开设村民小组议事点,发挥他们“情况熟、有威信、会调解”的优势,让他们长期活跃在调解工作一线,用最短的时间找准症结、开准方子,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大力实施“根须工程”,建强村民小组长队伍,鼓励他们争做“传声筒”,在跟群众拉家常的过程中,收集群众意见,挖掘背后隐含的问题,及时掌握线索、及早介入、化解矛盾。

建好阵地

马不停蹄化纠纷

“法治服务”,让矛盾问题化解更有力度。设立驻村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室”,有效发挥律师资源优势,推动矛盾调解工作法治化。工作室由4名律师每周一、三轮流“坐诊”,常年为村民及辖区内企业员工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6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果园,种植面积仅300余亩。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驻村律师团队曾多次挨家挨户为村民普及合作社的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果农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风险防控等法律常识,及时消除了村民们的诸多疑虑,让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暖心服务”,让矛盾问题化解更有温度。以微治理、大服务为导向,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充分利用茶社聚人气、冒热气、接地气、树正气的地方特色,创新打造“老沈工作室”,持续拓展活动场所议事决策、政策解读、矛盾调解等功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延伸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臂膀。3年来,工作室时刻保持激活状态,一旦有信访矛盾需要化解,迅速转换为矛盾调处室,巧妙将“剑拔弩张”的矛盾调解工作变得暖意融融。至今,已先后调解调结涉及家庭、劳资、工伤、赡养、邻里、婚姻等30余起纠纷,形成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和经验,循序渐进向全镇乃至全区推行。

建立机制

一马平川促和美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矛盾积案攻坚化解。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构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调查处理、诉求解决、矛盾问题反馈等工作,有效加快积案调处和纠纷化解。村民钱某某因土地权属争议引发的矛盾积案,村委联合镇信访办、老沈工作室、村企业协会以及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行多方参与研剖、联合调处,与当事人耐心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道理、讲明利害关系,进行思想疏导,最终由村企业协会的爱心企业家捐资支付当事人所涉及土地的各项补助,双方心平气和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捺印,这起长达13年的积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建立矛盾问题排查机制,绘就维稳“和美画卷”。坚持做好矛盾问题办结的“后半篇文章”,跟踪回访收集当事人对事项处理结果的评价和意见,做到诉求合理的尽快解决到位、家庭困难的帮扶到位、不合理的教育引导到位,让矛盾问题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深入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域实施村民积分制和文明积分管理, 用积分量化监督村民的文明指数,推动乡风文明由“景美”向“德美”延伸,“面子”与“里子”并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