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村面积约6平方公里,共有5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 4700人,“两市四镇”接壤。村党委将该村特色景点与乡村法治建设相结合,利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打通了乡村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老书场”议出新气象
诗意江南,水墨杨桥。杨桥村因石拱桥“南杨桥”而得名,村内有一间砖木结构的三开间老房子,曾是当地村民们常去听书的好去处,被称为杨桥书场。书场曾一度荒废,自2020年“援法议事”入驻书场以来,“书场议事”听民声、纳民智、解民忧的新功能逐渐凸显,诸如古建筑保护、道路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急难愁盼”之事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书场也重新热闹了起来。
老街修缮初期,村委会准备对太平浜驳岸进行修缮。当设计方案公布后,村民意见不统一。一部分村民认为太平浜驳岸是生态驳岸,方案没有兼顾周边环境、整体美观不够;另外一部分则认为浆砌石的老驳岸年久失修,存在游客落水隐患,在目前的设计方案中却没有体现。
村委会就此事召集村民小组长、老党员、专职调解员、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等一同在书场议事。最终商定:太平浜驳岸采用砖石加固,并加装护栏,旁边的小游园进行排污排水改造,原来的旅游公厕则向北位移。如今,修缮一新的驳岸、辅道、景观亭错落有致,让原本凌乱的太平浜增色不少。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杨桥村打造“法润水乡·有话好好说”援法议事平台,与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在村党委领导下,政治、法治、德治、智治、自治“五治融合”,形成“1+3+1”议事治理模式,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吃讲茶”里话和谐
南阳楼茶社是杨桥另一个特色景点。旧时,村民遇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债务纠葛等麻烦事,时常相约到此“吃讲茶”,一边吃茶,一边解决纠纷。作为调解民间纠纷的传统模式,“吃讲茶”最要紧的是请一位双方都信得过、有威望的“老娘舅”。如今,在杨桥有一条规矩——要当“老娘舅”,必须首先是“法律明白人”。
老党员徐洪大正是其中的一位。退休后,他通过村委会遴选、业务培训成为一名“法律明白人”,凭着处事公道、熟悉民情、威信较高逐步成为村民们信赖的“老娘舅”。
前不久,老徐刚刚调解了一起继承纠纷。茶碗一端,双方竟出人意料地没有激烈争吵互相指责,而是在老徐的引导下围绕“土地承包权能不能继承”“章老汉的法定继承人是谁”两个方面谈诉求、理头绪、解疙瘩。
茶越泡越淡,矛盾越谈越少……
“乡村盛行人情文化,但化解矛盾最终还是要靠法。”现今农村矛盾主要涉及土地确权承包、工程施工、继承赡养等方面,基层调解员有时光靠“面子”不管用,还得摆事实、讲道理、析法律,最终达到化解矛盾、理顺民心、教育群众的效果。2021年以来,杨桥村重点从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中遴选出10名“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00多次,调解成功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