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包装收费标准不一、过度收费等“包装刺客”现象频受网友吐槽。8月17日江苏省消保委发文建议外卖平台针对打包费用完善机制,明确打包费定价标准。
外卖11块5,打包费5元。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外卖用户达5.2亿。
外卖点餐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平均几元的外卖包装费,但日积月累下来,外卖吃多少不清楚,包装费却是花了不少钱。
在投诉平台上,关于“包装费”的投诉信息有上百条,包括:“付了5个的费用,却只给一个包装袋”;“到店和外卖明明用同样的包装,但外卖却额外收打包费”;“可乐、榨菜等没包装的商品也加收打包费”“打包费过高,超过总价的15%”……
有记者在外卖平台某门店下单发现,一个老面馒头价格为1.9元,按照包装收费标准,每份馒头需额外收取1元打包费;一枚2.9元的茶叶蛋,也要按每份1元收取打包费。于是,买3个馒头、2枚茶叶蛋要支付16.5元。其中,食品价格为11.5元,打包费为5元。
记者收餐后发现,3个馒头分装在2个餐盒中;2枚茶叶蛋则装进一个纸袋中。该餐厅工作人员表示,线上是自动收费,如果是在门店购买后打包带走,装茶叶蛋的纸袋子不会单独收费,食品能装在一个餐盒都尽量放一个,根据使用的餐盒数量收费。
为什么一个纸袋装两枚茶叶蛋,却要收两份包装费?现场免费的纸袋,外卖就1块/份?后经协商,该店主退回记者3.9元的打包费。记者还发现,烧烤、麻辣烫等也是“包装不增加,包装费却增加”的“重灾区”。多个店铺的烧烤打包费均按每串0.3元收取,即每多点10串就会额外增加3元包装费。而实际上,多数烧烤都只会打包在同一个食品包装袋或保温袋中,并不会单独包装。
商家:偷偷加钱属无奈之举
隐藏在订单中的打包费,在经历一块两块“按件收取”“按瓶收取”“按串收取”的累积后变得不容小觑。为啥消费者总会被“包装费”给“刺”到?首先,包装费是外卖的“隐藏”必选项。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家在外卖平台上的商品页面并未明示打包费,只在结算页面才显示。其次,打包费的标准不一致、收费明细的公示不透明。如线上线下和不同平台之间存在差异,且有些订单只能看到包装费总价,无法知晓包装是否收取合理。此外,部分商家会过度、重复收取包装费。比如,保温袋收取包装费用,普通的塑料袋也收费;除了商品收包装费,调味料也有包装费;明明只用了一份包装,商家却按件多次收取费用等。必选的两元包装费,加上平台显示的一元打包费——一份外卖付两次包装费,你看我像大冤种吗?
今年7月,江苏扬州市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饿了么、美团两家外卖平台均未对包装费进行相关规范。其中一大不规范现象,即消费者购买可乐后直接配送并未对可乐进行包装,却收取了相关包装费。且在调查的店铺中,打包费普遍在1~5元之间。对此,平台回应称,他们无权干涉商家具体的打包费收费情况,但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争议。平台表示会对商家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处罚,甚至下架店铺。而有外卖商家透露:“例如平台一般都会有不少满减优惠、折扣优惠等等,而包装费的好处就是可以抵销优惠费用。”部分商家甚至反映,由于平台佣金、强制参加活动以及平台配送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其不得不收取包装费以维持生计。
多方呼吁:包装费明码标价
面对外卖平台上层出不穷的包装费“刺客”,“明码标价”已成为共识。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然称,协会也曾多次接到消费者关于餐饮外卖包装过度收费、消费不透明的投诉举报。我们也呼吁外卖订单包装作为一次性辅助物,除了安全卫生外,还应明码标价,价格合理。6月7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外卖包装具体收费规则的缺失造成了3个痛点:外卖包装收费贵、商户按件收取包装费、商户在不同平台收包装费不同价。对此,上海市消保委指出,以上痛点问题的原因在于,关于外卖包装目前只有收费理由,没有收费的详细规则。同时呼吁,无论通过立法立规还是平台发布指引等方式,都应制定更细化的外卖包装收取规则,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方式、包装费的收取规则等关键内容予以规范。
江苏省消保委:
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8月17日,江苏省消保委发文称,商家考虑盈利无可厚非,但不能为降低成本而向消费者随意收取额外费用,不合理地将经营成本转嫁。建议商家合理收费,不随意标价、重复收取,可主动呈现包装材质、单价等,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预包装的商品不应再次收费,杜绝捆绑消费、强制消费。外卖平台应完善外卖打包费定价机制,明确收取范围、方式、标准等,加强对商家的规范引导,对违规收费商家进行严格约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外卖收取不合理的包装费,涉嫌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外卖打包费不应成为一笔“糊涂账”,更不能成为商家随意定价的“恣意收费”。消费者有权享受公平的购物体验,而商家和平台则应该遵守诚信原则,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