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一老是社区的主体。2022年来,金坛区西城街道在河滨社区成立首家社区社工站,引入小红妈爱心社入驻运营,探索社工站与儿童“关爱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合一试点,以社工站统筹“一小一老”推动基层“融治理”,构建多样服务、多元共治、多方受益的“10分钟社工服务圈”。
聚焦“一小”,打造“爱润青禾”品牌
“与地球对画,用爱照亮诗和远方”。世界清洁日到来前夕,河滨社区儿童“关爱之家”开展“‘亮’丽地球,‘灯’你来行动”主题活动。当一盏盏手工地球灯制作完成,温暖的灯光在夜的环抱中照亮孩子的心灵。河滨社区建成300平方儿童“关爱之家”,创新打造以“红丝带”青春伴读、“蓝丝带”入户康复、“绿丝带”阳光融合、“黄丝带”微心圆梦、“粉丝带”家庭赋能为主要内容的“五彩童行·爱润青禾”服务品牌,被评为2021年度江苏省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案例、2022年度江苏省社会组织协同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他们组建小小楼道长队伍,探索“1+1+5+N”模式:1名专业社工+1名小小楼道长结对5名困境儿童,采取心理辅导、物质救助等N种帮扶措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与商场超市联办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以集公益章的方式鼓励引导小朋友参与义卖和众筹游戏,活动所得2000余元用于资助社区困境儿童观影,睦邻氛围进一步得到暖心营造。实施“小小楼道长”城市微治理行动,在小红妈的带领下,小小居民开展五乱治理、烟头捡拾等活动,用心打扮公共的“家”,被评为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兵项目。河滨社区、河滨小学、小红妈爱心社家校社联动开展“彬彬有礼”文明实践行动,鼓励青少年争当“安全出行、敬老爱幼、保护环境、言行有礼、勤俭节约”五好少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共80余场,参与青少年1000余人次。
聚焦“一老”,打造老龄友好空间
河滨社区整合闲置房屋400多平方米,投资90余万元,建成集养老、娱乐、保健、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养老服务运营、调度和管理三大中心,委托常州桑榆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按照功能划分为接待、茶饮、多功能活动、康复理疗、助餐、助浴、书画阅览、日间照料、心理关爱等12个空间,接入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按需定制居家上门服务项目套餐。
社工站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端午节期间,社工站开展“粽香护苗 爱润青禾”端午活动,活动现场,河滨小学青少年节目与社区老年民乐节目轮番上演;老少群众包粽子、做香囊、扎蒲扇,以传统文化习俗感觉端午氛围;爱心企业向帮扶对象送上米、油等节日慰问品。配备各类书籍供老人们阅读,开展各类老年文化培训活动,并联系老年大学的专业书画老师进行常年授课。开展“健康小药箱”关爱行动,以“家庭疾病应对与管理”为服务焦点,推广健康小药箱的使用,指导困境家庭安全用药、防治病毒普及家庭疾病管理理念。围绕老年人体能运动、艺术手工、认知、书法绘画、团康、休闲等“六大活动”,全年开展各种主题活动20多场。推进以粉丝带赋能为核心的创业培训活动,设立“红妈妈巧工坊”,组织社区困境老人编织围巾、手套、绣球、珠串、香包等产品巧手创业,陆续带动了10多名低收入女性家门口就业增收。
老小融合,打造基层治理平台
聚焦辖区“一老一小”群体,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强社工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让社区基层治理更有“温度”。社工站整合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商业服务、政府支持等资源,联合辖区学校、医疗机构及物业公司,成立8支志愿服务队,扩充服务力量,形成“一老一小”服务合力。从供给侧出发,常态化开展敲门问需行动,从小事入手,认真倾听居民的心声。建立服务对象联络群,围绕服务对象的个性需求精准回应,由志愿团队准确“接单”、及时“送单”,变“等居民求助”为“主动上门服务”。家住182幢楼的周阿姨,儿子因车祸去世,老伴身体不好,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社工及时上门了解情况,帮助他们申请低保补助,适当经济扶持,使这个原本没有生机的家庭获得了自信,欢声笑语也在这个家庭多了起来。金海湾公馆的齐阳(化名)先天性耳聋,两岁的时候装了人工耳蜗,他经常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和积极性。社工与他进行个体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并与他的家长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他渡过情绪困境。
除为一老一小群体提供服务,社工站还为老人孩子们搭建展示平台,组建成立“文艺志愿小分队”,平时小分队在社工站舞蹈室排练自编自导的节目,队员除了老人,还有多才多艺的孩子们。他们在彼此陪伴和鼓励中交流进步。每逢节日,社区的各个服务站点都有他们表演的身影。同时社区为孩子们组建“青禾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读书会,邀请孩子和家长共读经典,孩子们向家长分享学到的知识,展示自己的进步,亲子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越来越融洽,“一老一小”群体怡然自得。(潘明志 沈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