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宁区雕庄街道重点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伴随的婚恋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矛盾、抚养赡养问题等为主的“家事”纠纷增多情形,通过社区“家事调解室”阵地,引入专业解纷队伍、社会公益组织,察“情”、找“点”、求“解”,全力推动社区家事纠纷化解在“室内”。
一、畅通解纷“最后一米”,确保调有制度、解有标准
针对家事调解纷繁复杂、标准制度缺失等问题,统筹整体硬件资源,体系化构筑家事调解标准。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形成“123家事矛盾化解阵地建设”标准,即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家事调解室指导意见”),推广二个经验共享(阵地建设共享、调解方式共享),落实三个制度要求(健全调解登记制度、建立情况汇报制度、调解回访制度),规范辖区内各成员单位家事调解室建设标准。
二是细化工作方法。以江苏省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菱溪社区家事调解室”为模板,融合调解室工作模式、妇联“常阿姐”、社会第三方调解机构“老周道”等工作方法,细化“335”调解工作方法,即立足三项调解基础(经验基础、政治基础、群众基础)、秉承三无调解宗旨(无处不在、无微不至、无事方休)、铺开五心调解方法(热心拉家常、耐心止纷争、亲心释法理、慧心调家事、暖心做回访),一体推进街道“有凤来仪·新城安宁”家事调解室品牌建设。
三是配套闭环措施。明确家事调解室运行机制,通过健全调解登记制度,由调解室成员对登记的纠纷和问题进行统一调解,通过建立情况汇报制度,进一步突出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的一线公益服务作用,积极收集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并及时调解;通过调解回访制度,突出“闭环消除矛盾纠纷”理念,保证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和满意度。
二、迈开解纷“最后一步”,推动调有阵地、解有专业
针对家事矛盾小纠纷没人管、小诉求没处提,但是“小不管酿成大矛盾”的问题,强化阵地、队伍建设,推动解纷硬阵地、软实力双提升。
一是借力聚力强阵地。在积极推动各村社区打造家事调解室这一硬件建设的同时,广泛依托和借力楼道菱距离服务点、掌上微信议事圈、小区流动小板凳民主议事等独具特色、别具一格、颇有实效的民主议事阵地,收集民情民意,同时将三官两师人员配置、社会组织调解力量、志愿者老娘舅、等多方力量,充实到家事调解室,使其广泛在婚姻纠纷、拆迁矛盾、赡养纠纷等家事领域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助力矛盾化解。
二是选优培优强队伍。规范家事调解室人员组成,广泛鼓励熟悉民情的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具备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家事调解过程,推动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调解工作团队,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性闭环。截至目前,街道全域配有三官两师、志愿者等公益调解力量326名。
三是精准精细强培训。通过开设调解大讲堂、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现场观摩、旁听庭审、现场模拟等形式,邀请法官、律师等调解专业人员开设专题培训班、组织相关调解人员赴实地参观调研考察学习、按照季度组织召开家事调解室创建推进会议分享心得总结经验等,加强对家事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的培训,不断增强调解员的法律素养、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各层次、多主题培训15场。
三、紧扣解纷“最后一环”,督促调知细微、解有跟进
一是多元联动“一盘棋”。线上用好居民微信群、网格治理隐患排查平台,线下依靠公检法移交、村社区自排、网格员巡查走访等途径,全时段、全覆盖排查辖区内家事矛盾纠纷隐患和风险。
二是网格调处“一张网”。注重源头预防、关口前移,充分调动41个综合网格、222个微网格参与家事调解的积极性,在发挥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心理咨询师专业调解力量以及网格员、社区“常阿姐”巾帼志愿调解员等第三方调解力量的基础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注重激发具备群众属性的网格员、志愿者、社会公益调解组织“自来熟”作用发挥,助推调解有实效、矛盾有化解、纠纷有解决。
三是跟进化解“一根弦”。聚焦家事矛盾集中的婚姻纠纷、拆迁矛盾和赡养分歧等,开展“家事调解”民情座谈会、家庭烦心事排摸、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形成早发现、早处置的良性循环。纠纷突出问题跨部门成立家事调解专班,防止矛盾升级,确保矛盾化解在早在小不上行。今年以来,家事调解室调处赡养、婚姻、特殊家庭家事纠纷35起,其中涉及征收拆迁产权分割等疑难复杂纠纷5起,均实现100%调解解纷。
来源:常州凤凰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