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春风和煦。3月9日中午12点,外来务工人员张芹下班回家。她将电动车停在院子内的智能充电桩处充电,随后进入厨房做饭。屋内装修简约,设施齐全,有单独的卫生间、卧室和厨房,窗明几净,安静祥和。“相比以前,真的有很大改观。这样的房子住得安全、放心。”张芹赞不绝口。
群租房乱象亟待整改
张芹租住的房间,位于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新安村前巷,是一处刚刚改造好不久的“群租房”样板之一,共8个房间,住了十几名租客,配备智能充电桩,移动网络全覆盖。早在1年前,这里还是一间卫生情况堪忧、设施不全的“群租房”,没有单独厕所,也没有厨房间。“上厕所只能去公共厕所,烧菜用的是瓶装煤气,每次烧菜,整个房间都是烟味。”张芹回忆说。
群租房乱象,一直是困扰新安村的问题之一。新安村党总支书记刘志叶说,新安周围企业较多,共吸引超过6000名外来人口,催生了大量群租房需求。与此同时,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和流动性,对社会治理和群租房管理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所以2021年4月开始,横山桥镇新安村全力推进群租房、出租房管理整治工作。
算好“经济账”,鼓励村民自发筹款整改群租房
“我家原来每间房的租金是100元,现在涨到了500元,还供不应求!”今年58岁的刘永清是张芹的房东,说起去年改造群租房的事情,他笑得合不拢嘴。“还好村里给我做工作,让我改造群租房,我现在的房子可俏了!”
去年8月,新安村书记助理刘彬找到刘永清,让他改造群租房。面对一开始还不乐意的刘永清,刘彬给他算起了一笔“经济账”:全面改造的费用在30万元左右,但是房租可以上涨4—5倍。原来每年的房租收入只有不到1万元,改造后可以接近5万元,用不了几年就能回本。“现在村附近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已经投入使用了,好房子不愁租。”刘永清被刘彬说动了,说干就干。改造后没多久,他的房子就成功出租。“每天问我有没有房间空出的电话都要接好几个。”
看到刘永清的房子这么俏,同样住在前巷的刘金方也动了心。他自发筹款10万元,改造了自己的房屋,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现在我每间房的月租金从原先的100元,涨到了400元。”刘金方说。
在村委的指导以及群租房样板带动下,新安村616户出租房、群租房中,已有546户根据要求自发整改到位,群租房乱象大为改善。
用好“暖心策”,助力村民整改到位
“我们村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实现出租房三格式化粪池全覆盖。”刘志叶说,去年起,新安村对全村范围内的588户出租房、28户群租房开展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工作,补贴每户1000元,该项工作已于去年12月全部完成。“1000元的补贴,囊括了大部分建造成本,农民几乎不需要自己掏钱,就能享受改造。”刘志叶说,该项措施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无污染排放,美化了新安村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租客“慕名而来”,房屋出租率大大提升。
村民王建法患疾病,常年卧床在家,每年的药钱就要好几千元。面对高昂的看病成本,在刘彬的建议下,王建法将家中空置的几间房重新布置,花费几千元对电路、设施等进行改造,使其符合出租要求。村委还给他介绍了几名优质租客。现在,王建法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租金,完全可以覆盖看病费用。
“整治群租房不是一味去堵,而是要疏堵结合,让老百姓自发去做,这样才能有实效。”刘志叶说,下一步,新安村将继续做好群租房整治工作。争取于今年5月底将28户群租房整改到位,8月底将剩余黄牌出租房整改到位。
全区开展出租房屋“清患安居”行动
据了解,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群租房管理作为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开区区域社会治理委员会、党工委平安经开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政法、公安联合下发《经开区群租房安全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纳入属地政府“一把手”工程,每月召开推进会,通报整治情况,对推进不力的地区进行约谈。
“去年以来,我们联合消防、住建、城管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群租房得到明显改善。”经开区公安分局副局长何康平说,依托“平安前哨”工作站,通过压实“三责”、强化“三清”、落实“五化”,打造群租房全链管理样板,有力提升群租房本质安全。截至目前,全区群租房隐患整改率达96.82%,重大风险隐患整改率达100%,连续2年实现群租房火灾“零发生”。
今年经开区将在全区开展出租房屋“清患安居”行动,开展“回头看”,对前期已经整改的安全隐患,严防发生反弹。集中力量对合租房(5—9人)进行排查。“确保群租房、合租房发现登记率和租住人员登记率分别达到100%,一般出租房屋发现登记率100%、租住人员登记率达到95%以上。”何康平说,通过开展群租房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