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天宁区青龙街道,居民有一个特殊的节日——睦邻节,这是属于居民自己的节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的公益活动,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让大家真正从“陌邻”变“睦邻”。
开展“幸福party集体庆生”活动,为社区老年人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生日;开展“最美楼道一起看”活动,针对小区楼道整治、星级楼栋评选成果组织居民参观学习;开展“最美回家路”体验活动,引导居民通过游戏互动加强交流,更好地认识社区。从常规到精彩、从社区发动到居民自觉参与,青龙街道已经连续四年举办睦邻节了,吸引3万人次参与其中。
第四届睦邻节授牌仪式
共建的人,从哪里来?
龙湖郦城作为改善型的居住小区,居民群体相对年轻。社区引入了“社区合伙人”,挖掘社区发展治理人才,引导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区社会服务企业等形成合力,以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和治理。目前与社区合作的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约有12家,分别涉及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群体等,同时挖掘培养了健身气功队、舞蹈队、志愿者团队、阅读推广人团队等4个居民自发成立的群体组织。
光靠社区挖掘共建的人,力量有限。从2019年起,红蚂蚁社区创新中心作为扎根横塘社区的社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很多居民从最开始的参与者,变成了社区志愿者。活动不断丰富,人员也在壮大,社区志愿者成了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为了给社会工作服务站“扩能”,青龙街道社工站下设10个社工室,配备10名一线社区社工。新增4A级社会组织3家,3A级社会组织12家,培育发展“益新”“青新”“戎耀”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和170人的党员志愿队伍,特色服务包括儿童教育、自然课堂、编程普及教育、读书会、心理咨询、助餐养老、邻里帮共创业等,覆盖辖区全域人群。
多年来,睦邻文化已经成为青龙街道的一块金字招牌
共治的事,怎么理清?
过去,在基层一线,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是基层治理普遍采用的模式。今年,青龙街道全面推行“五社联动”机制,将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纳入其中,形成社区为主导、社会组织为枢纽、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模式。
青龙街道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社区围绕“五社共创”,全面开展社区可持续营造行动,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五社联动”形成了共治生态圈,能够合力解决社区居民迫切需求及社区治理热点、难点问题。横塘社区打造“横梦汇”公共空间,创立“孢子行动·五社共创”“你约我帮”两大社区治理品牌。“mini睦邻园”将街道睦邻理念和机制延伸至居民一线,DIY改造社区闲置空地,为青少年提供活动基地,获评“2021年常州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典型”优秀案例。
此外,青竹苑社区首创“竹言堂”,引导社区居民共商议事,真正实现了小区的“居民自治”;新丰苑社区成立“和谐促进会”自治组织,定期出版社区报纸《新丰人家》,“听民声”“体民意”“解民忧”,架起居民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桥梁;龙湖郦城社区营造“社区合伙人”理念,让居民以主人翁姿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打造楼道睦邻公共客厅。
社交大舞台,让家庭展现活力
共享的美,如何实现?
事实上,社区营造不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方法论,正作为一种力量,在激发城市活力、连接不同人群等方面不断释放潜能。通过实现人与人的最终互动和情感连接,来持续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共享美好生活。
一年一度的睦邻节是青龙街道的传统节日,通过这个社交大舞台,不仅让家庭展现活力,也让邻里和谐互动,大家共同记录幸福瞬间。青龙是一个城乡接合部,新楼盘、新小区越来越多,无论是大量的新居民,还是本土安置社区的居民,大家都在睦邻节中找到了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心、参与社区治理,为建设更好的社区献力献策,营造美好环境、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成为一种自觉行动。通过“睦邻”和“五社联动”的良好互动,不断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凃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