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域治理 “天宁模式”
诉源治理提质增效工程是我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的精品项目之一。今年以来,我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力争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产生,减少衍生诉讼案件发生,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贯彻落实“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工作要求,我院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局中谋划部署,构建起“九点九化”建设格局,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终于始发。
01
以统筹推进为根本点,着力于精准对接长效化。与区委政法委联合发文,就“审务进基层 法官进网格”的“两进”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融入解纷合力。通过加大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考核分值比重以及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比重,作为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
02
以基层建设为出发点,着力于覆盖城乡程序化。以郑陆法庭和兰陵法庭两个人民法庭为中心,开展“郑能量”法治堂和“兰兰陵陵说法”等品牌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推进江苏微解纷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
03
以协同治理为切入点,着力于资源整合集约化。在做实传统线下调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微解纷”、“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线上平台的综合运用,有效实现线下资源的线上迁移与整合。
04
以无讼创建为立足点,着力于解纷主体多元化。发挥审务工作站职能,依托社区法官工作室,以点带面延伸审判职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05
以优化布局为关键点,着力于类案处理专业化。积极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金融保险、劳资关系、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化解,形成行业化解先行、诉讼托底的源头治理模式。
06
以诉非对接为支撑点,着力于分调裁审精细化。全面应用诉讼结果智能评估系统开展诉前辅助分流,借助“江苏微解纷”的咨询模块,实现案例检索一键查询,法律释疑实时互动。
07
以联动调解为结合点,着力于“总”“分”对接常态化。积极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形成“线下入驻、线上流转、平台展示”的工作模式,创新“点对点”对接,形成“总”“分”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专群结合模式。
08
以程序保障为落脚点,着力于类案引导规范化。对调解员进行常态化培训指导,强调调解员的专业化、正规化。深度运用司法审判大数据,建立公布提示机制,树立对行业的规范引导。
09
以线上线下为突破点,着力于宣传引导多样化。打造“天宁讲法学堂”法治品牌,开展菜单式精准普法宣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依规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