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四字招牌”为提升援法议事质效注入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2-03-01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持续推动“援法议事”与基层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在治理实践上持续细化,在治理导向上持续强化,在治理机制上持续优化,建立“网格全覆盖、问题全收集、力量全联动、问题全解决”的社会治理体系,真正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相关做法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持续点赞关注。

打响“专”字招牌,党建引领夯基础

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涉及“援法议事”的重要事项、重要问题由基层党组织研究讨论并按程序决定,找准党建工作与援法议事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创建“司想红”“山水红盟”“南风红盟”“C湖红盟”等党建品牌,打造“民生茶社”惠民阵地,共育“党员志愿者法治带头人”、共建“党建+援法议事阵地”、共办“学法用法特色活动”,选择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家庭作为党员中心户,引导其主动亮身份、担责任、树形象,联系左邻右舍,加强邻里互动,引导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建互融、协同推进。挖掘和培育特色乡村文化,岑村新四军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百年村小的耕读文化、引领发展的党建文化、服务发展的管理文化融合发展,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新内涵,使党建与法治交相辉映。

打响“治”字招牌,设身处地心系民

聚焦村规民约,引导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协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洛阳镇马鞍村的积分存折制度为助推器,积极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切实推动村民自治,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和工作体系,引导各村(社区)打造亮点特色议事品牌,实现乡村治理与培育文明新风同步推进。灵活开设多处援法议事平台,协助完善议事流程,全面收集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整理归纳后成为议事主题。例如洛阳镇“民生茶社”、湖塘镇“阳光议事园”、湟里镇“调解帮帮团”等一批“援法议事”品牌矩阵,创新形成村(社区)等各层面议事、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的自治体系。近日,面对社区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积极开展牛塘镇青云园改造方案协商议事会,与居民代表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把以往只包含文化和体育功能的文化站提升进阶为具有牛塘特色的精神文明家园。

打响“和”字招牌,结合乡情解纠纷

以“枫桥式”司法所建设等为契机,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调解组织和调解品牌,充分吸纳老党员、老军人、新乡贤以及驻村律师、驻村镇干部、法官、检察官、调解员、公证员、网格员等各方面人员参与,定期进社区(村组)接待居民群众,聚焦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冲突和多方面利益诉求,做到矛盾不上交,纠纷不闹大,事件不升级,影响不变负。联合相关部门立足条线推出基层治理“法宝”,如妇联推出的“家事调解”、人社局的“体检式”工伤预防新模式、发改局的“价格调解老娘舅”等新型纠纷化解平台,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武进乡村的独特演绎。我区牛塘镇厚恕村成立的援法议事堂,由“驻村律师”协助进行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等工作,整合多方资源,并将村内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务全部纳入援法议事堂,针对矛盾纠纷处理过程全部法治化、透明化、公开化。截至目前,援法议事堂已经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

打响“实”字招牌,赢得群众满意票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的意见》,对“援法议事”活动原则、任务、实施步骤等进行构建设计。进一步推动镇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规范有效运行,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目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事项准入退出机制,规范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深入推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使风险预警、矛盾化解、隐患处置精细到网格,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启用“网格+律师”“网格+调解”“网格+普法”模式,发挥基层司法所职能优势,为网格内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等等专业法律服务。目前,武进区每个网格均配备有“法律明白人”;23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