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常州市坚持开展化解涉企矛盾纠纷“解忧”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健全调解组织,强化组织领导。指导辖区内商会、行业协会、市场等单位设立人民调解组织或建立对接机制,由所在地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分片负责纠纷调处;法院聘用专业人员设立商事调解室,提升涉企纠纷诉前调解率;配齐配强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规模大、矛盾多发的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目前该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170个。其中,村调委会632个,社区调委员会367个,乡镇调委会37个,街道调委员会25个。
建立联动机制,畅通服务环节。市司法局联合市中院、市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依据涉企涉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需求和特点,指导各辖市、区司法行政机关组建营商纠纷调解专家库,为工伤、破产重组、新三板上市、服务、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调解提供服务;优化非诉讼纠纷化解体系,鼓励律师、公证机构、仲裁机构参与商事领域专业调解,畅通和简化商事纠纷流转环节,减少企业讼累,建立便民高效、响应及时的商事纠纷非诉讼服务闭环,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两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21家,镇(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63家。
依托全要素网格,及时化解矛盾。对重点企业和市场等重点区域实行镇(街道)每周、辖市(区)每半月的拉网式、滚动式摸底排查;定期召开营商环境矛盾纠纷分析会,研判纠纷发生趋势,会商重点案件;各辖市(区)司法局协调人社、公安等部门在重点时节组织开展欠薪纠纷集中化解活动,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不适合人民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企业矛盾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公证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解决。工程开展以来,共处理涉企矛盾纠纷10674件,化解10656件,为企业节约成本6000多万元。
来源:市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