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人一间办公室外加一间调解室,到拥有300余平方米全新办公区域,社区矫正宣告室、法律援助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7名专职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外出走访有统一配备的公务用电瓶车、执法记录仪……提起武进区司法局新城司法所这几年的变化,所长刘饮海感慨万千。
新城司法所的蝶变是武进区扎实开展司法所分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进区对标省、市有关司法所分类建设的工作部署,已建成4家大型司法所、6家中型司法所、1家小型司法所,全区司法所规范化建成率100%,成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武进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助服务终端机可方便查询全区所有法律服务网点相关信息
“司法所分类建设的有力推进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武进区司法局局长薛健峰告诉记者,通过新建、改建、置换等方式,武进区先后投入700余万元提档升级司法所和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司法所政法专编全部落实到位,司法所与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全部实行一体化运作。
走进湟里司法所办事大厅,大屏幕上不停滚动着近期省市各类立法信息公告。据悉,该所在武进区率先设立了公证协办点、法律援助代办点、仲裁业务联系点、行政复议受理点、立法民意收集点,以“一所五站点”模式全面提升司法所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外,湟里司法所还在17个村(社区)配置了公共法律服务角,整合了法治宣传、公证服务(指引)、人民调解服务、顾问律师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行政复议(指引)服务等功能,进一步解决法治为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前干调解工作是跑断腿、说破嘴,充满了酸甜苦辣。”刘饮海感叹,现在通过“智慧司法所”集智慧采集、智慧分析、智慧协调、智慧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工作模式,不仅能够为辖区矛盾纠纷风险研判、排查预警提供数据支撑,还能依靠苏解纷、人民调解小助手等工具辅助开展工作,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武进区牛塘司法所负责人巢钟如表示,除了传统的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还要参与全镇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起草审核协议文件、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因地制宜、创新开展村居法律顾问配备、城乡‘援法议事’活动、‘法律明白人’培育等工作也相当重要。”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挺在前面,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底气。”牛塘镇党委书记杨志明在总结推广“援法议事”经验时深有感触,通过召集居民代表、老党员、驻村律师等参与议事,从德、法两个层面释法说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取得明显效果。
据了解,武进区大力实施“一所一品”标杆建设,为司法所分类建设持续赋能。嘉泽司法所打造“左邻右理”基层治理品牌,前黄司法所推出“小庭大院”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湖塘司法所实施“四方共建”基层治理方案,新城司法所推广“三分三定”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法。同时,全域推广“援法议事”活动,将法治元素植入村、社区“四议两公开”流程,释放基层治理活力。
“以司法所分类建设为有力抓手,实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齐头并进。”薛健峰表示,扎实推进司法所在履职、管理、运行、力量、保障五个方面全面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行政执法监督联动、资源优化整合等“三项机制”,实现司法所全业务发展,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