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高薪外贸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从头做起;大学毕业后扎根乡村,一干就是10年;从社区工作新手到成为居民最信赖的“家里人”……在溧阳,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奔波在田间地头,往来于千家万户,他们用各自的智慧创新基层工作法,用贴近大地的实践给现代乡村带去新气象。
创新工作法,探索致富路
社渚镇殷桥村位于苏皖交界处,因自然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直不高。2021年1月,“80后”村干部王云凯经干部群众推荐,担任殷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王云凯以村为家,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连续奋战,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殷桥村焕然一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并不是凭着一厢热情就能做好。”刚上任时,王云凯总感觉“有劲使不上”,于是他主动和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和乡贤请教工作方法、寻求管理经验。经过实地调研,王云凯主动求变,探索出符合殷桥村实际的“三步走”工作法——
第一步“开门纳谏”倾听民声。通过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收集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纳未来发展好的建议。第二步“美意田园”顺应民意。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根据各自然村产业生态特色确定主体改造方案,目前部分自然村已完成改造,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第三步“筑巢引凤”带动民富。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王云凯率队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村产业发展蓝图,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集体经济收益逐步提高。
创办“1+X”,营造温馨家
2011年,王磊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省聘大学生村官,在溧阳市昆仑街道濑阳村工作。10年里,他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村支书,“带好一个村,幸福一村人”始终是他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在日常的走访和交流中,王磊观察到,留守儿童依然是农村工作中“最令人心疼”的问题,为此,王磊坚持创办“1+X”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1”代表像王磊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群体,“+”符号表示用爱心连结在一起的方式,“X”代表村里所有在校留守未成年儿童。
给留守儿童爱心,让在外父母安心。爱心辅导站致力于辅导留守儿童完成家庭作业,督促并指导学生准确、及时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同时开展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王磊放弃所有周末休息时间,与妻子一起集中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实践活动。爱心辅导站的创办,受到了村里父老乡亲的一致欢迎和支持,也吸引邻村的留守儿童前来参加。活动至今,爱心辅导站已经开展了102期,参加活动总人数达2601人次。
创立新品牌,凝聚向心力
一直以来,天目湖镇东陵社区以“党建引领、原色东陵、湖畔睦邻”为服务管理目标,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作为东陵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85后”的孙静虽然是社区工作新手,但她主动学习钻研,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工作,很快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当家人、知心人、贴心人。
作为支部书记,孙静带头深入网格大走访,以党建引领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由她牵头打造的“社计师”“茶里九事”等项目品牌,推动有事党群共议、有话党群同说、有难党群同帮,社区凝聚力日益增强。
立足天目湖茶文化、旅游资源等元素,东陵社区创新打造的“社计师”为民服务品牌,重在关注民情、汇集民意、凝聚力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茶里九事”议事点、“道德讲堂”“乡村振兴少年宫”等服务载体的作用,最大范围满足和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层面和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提出“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的服务承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周末轮流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值班,为群众、游客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