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婷 张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 文/图
大闸蟹成熟时节,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建春村位于长荡湖边的一处蟹塘里,养蟹户老郑正划着小船,熟练地拉起网箱,收获成熟的大闸蟹。
“过度包装要不得。把捆绳按照螃蟹价格销售造成事实上的缺斤短两,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欺诈行为。”为产供销合同答疑解惑、为螃蟹销售出谋划策,为电商讲解经营领域常见法律问题……在长荡湖大闸蟹迎来丰收的同时,村法律顾问戴拥军也忙碌在田间塘头。
一只长荡湖大闸蟹从养殖、挑选、包装、运输到最后“爬上”餐桌,见证着农村基层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多年来持之以恒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展生动实践,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法治元素“美”了乡村
“村民朋友大家好,今天听我来表一表,民法典是咱百姓的宝,要学好!……”在茅山脚下的仙姑村,“乡音普法演艺团”自编自导的小品、三句半等节目正在演出。
“让村民在看戏听曲中学法守法懂法用法。”2008年,退休干部张息林自发组建民间义务普法队——金坛区乡音普法演艺团,13年来已发展到固定成员26人、流动成员200多人,义务演出1000多场。
金坛区乡音普法演艺团普法文艺演出现场。
作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仙姑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然而,让记者印象颇为深刻的却是这里扑面而来的法治新风:法治绿道、法治公园、特色普法馆等一系列法治文化景观吸引游客驻足学法,草根气息浓郁的法治文艺节目赢得阵阵掌声。
“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人人争当普法宣传员,处处都是法治风景线。”仙姑村党总支书记蒲斌自豪地说,随着茅山旅游资源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村民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全村年接待游客量超70万人次,年经营性收入达8000万元。
金坛直溪镇坞家村法治公园。
在此基础上,金坛区实施“法安金坛 德润民心”工程,持续抓好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驻村律师“暖”了乡邻
“良田三亩交邻种,十年归乡苦不还。”薛埠镇山棚村村民庄某今年61岁,12年前因进城务工,将家中的3亩承包责任田交给邻舍村民董某代种,没曾想回乡之时董某拒不交还,双方多次交涉未果,无奈找到村司法行政服务站求助。
在驻村律师张华的帮助下,最终董某承诺在本季农产品收割结束后将土地归还,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还是驻村律师有办法,既有速度,又有温度。”庄某感激地说,现在村里定期有驻村律师值班,“法润民生微信群”里有问必答,真的方便到家。
在薛埠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山棚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都看到驻村律师服务公示牌,网络体系、职责清单、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一应俱全,服务事项包括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讲座、起草法律文书等。
“法治兴则乡村兴,农村稳则社会安。”金坛区司法局局长何云华告诉记者,驻村律师为乡村振兴引入法治活水,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法治宣传“全覆盖”、矛盾调解“无激化”。
法律服务“惠”了民生
指前镇庄阳村村民钱某向同村殷某借款人民币8万元,双方约定9月底全部归还,但钱某迟迟不归还借款,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前不久,殷某想到指前司法所在微信上推广的“苏解纷”平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苏解纷”平台申请调解。
指前司法所通过平台了解情况并与双方沟通后,10月15日,由调解员组织双方自愿签订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确认其司法效力,迅速实现案结事了。
2021年6月以来,金坛区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工作站的人民调解员和值班律师全部入驻平台,累计收到群众调解申请26起并均已及时妥善处理,通过网络赋能,使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同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节约司法资源。
“法治”与“智治”碰撞,为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按下“快进键”。据了解,金坛区在江苏较早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以及热线、网站服务平台,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响应。
近日,记者在金坛区司法局通过“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办理平台”了解到,当天有17名驻村律师“打卡”,分布在9个镇、26个村。据统计,2021年以来,金坛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2300余人次,办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511件,参与矛盾调解103件,调解成功率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