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新词迅速蹿红年轻人社交圈,就是“躺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对生活充满着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有些人将自己变成不消费主义,过着“蹲族”般的生活。反映到某些青年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上就是对于自己现在的在矫身份无所谓,思想上懒散,矫正纪律上放松,即使给予了训诫或者警告处罚也是满不在乎,对于日常矫正工作不配合,参加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不积极等等。针对这类情况,武进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根据《社区矫正法》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按照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性格、生活、成长等特征,积极谋划、整合资源、发动社会力量,采取分类修复、个性化矫正等措施,“柔性”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形成自我矫正、自觉回归的主动性。
通过大爱品牌和亲职教育等活动
“柔风甘雨”般修复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主体,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作用,监护人是否认真履行其职责,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关系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大爱调解协会陈超荣宣讲关于如何引导大家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他结合部分的矫正案例,以幽默风趣的以案释法方式,向矫正对象及其家属讲解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用互动交流的授课方式向大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夫妻、子女关系等生活中矛盾纠纷处置的小建议,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纷纷感言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区社区矫正中心还邀请专职教育机构老师为部分矫正对象监护人讲授--《因为爱,每句话好好说》亲职教育课。亲职教育中运用理性思维、理性方式和优势视角方式解决问题,为推进家庭和睦、亲子和谐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接下来的服务中,项目将继续创新方式方法,以满足和解决缓和父母子女关系、融洽家庭氛围为出发点,突出矫正工作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引导矫正对象正向认识家庭,形成自助、互助、共融的家庭发展观。
通过法治宣传、法治教育
“刚柔相济”对社会规范效力修复
通过法治宣传刑事执行的威慑力,促使社区矫正对象认识到法律及道德规范的权威和效力,恢复对社会规范的自觉接受和遵守。矫正中心通过正苗公益项目开展“学法明史”主题沙龙等活动,邀请知名律师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迎接美好人生》法治教育主题讲座。讲座上律师就什么是违法和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以及不良表现,未成年矫正对象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让未成年矫正对象要学会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重塑规范信任。同时结合区局《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学习和宣传活动,区矫正中心和各所积极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对于未成年人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治理论。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可能会遇到的情形,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从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着重进行讲解。
通过对未成年矫正对象赋能等活动
“以柔克刚”促使矫正对象自我修复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多数处于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家庭关系疏离,缺少父母亲的直接关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区矫正中心通过同心圆等社会组织,开展全面提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缓解压力、认知自我、维护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关注自我认知视角,帮助其认识自我发展现状或潜能,处理成长关系中的冲突或能量,帮助解决个性发展的可能性。首期开设了专注力提升培训等课程,倡导未成年矫正对象在学校课堂、工作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听讲、理解和记忆。授课老师从专注力、听觉记忆、视觉记忆等多个方面,讲授了独特的每天5分钟训练方法。活动过程中,通过串珠、迷宫找宝藏等趣味游戏,从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等方面入手,进行能力培训。并通过矫正对象的自我表达,老师给予肯定、鼓励来培养提高他们自己专心素质的自信心。活动受到矫正对象的一致喜爱。
供稿: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