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检察:检察官演绎寓教于乐情景剧
发布日期:2021-05-20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本文首发《法治新闻传播》2021年第2辑)

在2021年全国两会这个重要时间,以情景剧形式向全国人民阐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和优势,选题意义重大且具有挑战性。有生命力的趣味法治情景剧,既要有笑点有包袱,也要有内涵有深度、耐人回味;既要为了符合观众口味随心所欲的“放”,也要兼具普法的严肃性而实现在制度规则里的“收”。因此,如何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让法治内核完美融入喜剧外壳,成为了创作目标和最大难题。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策划、编写和拍摄,检察版“盗梦空间”《【情景剧】这一铲,赌上了一生?》登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平台,发布不到24小时,在朋友圈刷屏式转发,在网友的热议下,最高检微信平台收获了两会期间情景剧系列第一个10万+作品,收获了200余条网友的精彩评论。同时趣味情景剧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视频等多家主流媒体和商业网站转发。

创作初心:

以情怀的名义向经典致

一是选定典型案例。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和案例传播效果的评估,检察日报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传播二部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最终选定了一起盗墓案件作为创作蓝本,同时结合改编经典大热IP《鬼吹灯》,在体制的框架内做了一场电影梦。

二是设计戏剧包袱。案例选定后,谋划故事结构、设计喜剧包袱成为打牢剧本“地基”的最重要工作。经过重复观看影视剧,寻找故事精髓和热点;多维度多角度的头脑风暴,激发创作灵感;精益求精,多频次召开创作会打磨充盈文案细节……然而创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故事中的犯罪嫌疑人从因盗墓兴趣而起的模仿到实施犯罪行为,再到厨师兼盗墓者的双面人生,脚本架构和角色设置经历了无数次被推翻再创立的过程,直到找到编辑部和合作检察院一致认定的最佳方案:在盗墓题材中加入梦境穿越元素,以预见未来、重启人生的方式埋入情节包袱,让三个主角在荒诞梦境的巨大逻辑反差中产生戏剧性危机,既引发笑料,也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势得以具象体现。

三是实地勘察外景地采风。随着道具的逐步到位和前往外景地的多次采风,我们也真正用眼睛“看”到了这个故事清晰的脉络和完整的逻辑,对故事的完美呈现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阐释有了强烈信心。一个罗盘、一把洛阳铲,抑或是一条乡间小道……让我们瞬间“入戏”,将我们拉回到年少时挑灯夜读盗墓小说的无数个不眠夜。以情怀之名,向经典致敬,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开启了剧本改编的桥段和情节设计。

剧本为王:

让每一帧都成为“驻足观看”的风景

“戏剧建筑秘密的最大部分在于一个词——紧张。”因此,我们将电影《鬼吹灯》的经典场景作为剧本开场,以月黑风高之夜的密谋、盗墓以及抓捕戏份,瞬间抓住观众眼球。后续剧情中,盗墓三人组在拒不认罪的情况下,通过梦境穿越,分别预见了自己脱逃、销赃以及服刑出狱后的潦倒境况,顿悟之后认罪认罚,也就此“重启”第二人生。三种梦境的设计,真实映射了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对于自由、利益以及未来人生的期待和矛盾心理,并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深度展示。

为了控制情景剧时长,我们设计以短平快的剪辑让剧情跳跃式发展,并通过动态定格、旁白代替对话等方式来加速节奏,力求做到在有限的时长内持续吸引和调动观众注意力。此外,最大程度减少制度的枯燥说教,而以具有认罪认罚标签的物件作为穿越媒介,在贯穿情节的同时不断强化观众印象。为了将紧张感持续到影片最后,以首尾呼应的形式制造剧情反转,既博得观众一笑,也巧妙响应了国家扶贫攻坚号召,为整部影片赋予了更多正能量。

除了追求扣人心弦的快感,我们还在每一幕场景设计中,放大桥段的动作性和喜剧性色彩,将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路历程不动声色地埋入剧情。例如,在开头一幕,金小牙一边催促二人出发,一边掂量铁锹分量而进行分工的桥段,就将人物的精明性格生动刻画了出来;又如在台词设计上,模拟了原著人物的口音和语言习惯,以昵称、口头禅、儿化音唤醒原著粉记忆;再如改编《唐伯虎点秋香》经典桥段,让演员以说唱自嘲,进一步突出了戏谑、搞笑的轻喜剧效果。

拍摄现场:

用“等一场日落”的诚意来诠释匠心

穿过县界绵长的田间小道,便是这次的盗墓外景地。夕阳下,余晖落满金色荒野,树林静穆亘古不变。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参与拍摄的干警在南方初春的寒意里,耗尽三个小时等待日落,只为捕捉完美的那道光。为了抢占最佳光影的宝贵十分钟,摄制组和演员们数十次踩点、布灯、试拍,一遍遍调整机位、走位和动作,力求正式拍摄一气呵成。

然而光影的消失仅在一瞬,此后面对的便是持续三个小时的夜戏,以及黑暗中的低温和烈风。干警们穿着单薄的戏服,不厌其烦地拍摄正反打镜头,在陡峭的土坡上来回奔走,迎向扑面而来的扬土,辛苦不言而喻,但这都不能阻挡“演员”们阳光般的笑意。

制作团队对艺术的求极致还不仅于此,单在拍摄巡防人员抓捕场景时,为了体现戏剧效果,从一个人、三个人,进而集结成一群人,看似在聚光灯下全力奔跑的“不起眼”的镜头就重复了十余遍。除了光影的把握,团队对画面的色彩、灯光、构图设计也力求别具深意。在其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小胖脱逃的梦境里,徘徊楼道失神后退时,灯光调暗、背景逐步转为黑色,仿佛无形的牢笼将其困住,暗示出他走投无路的恐惧和悲观状态。又如对每一个转场画面的调度,无论是开篇的蜡烛燃烧,还是审讯室里的人物转身、手起手落,都是制作团队对顺畅衔接和更强艺术感染力的极致追求。

团队力量:

论新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在检察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二部和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常常聚集着一群身影。他们不是专业编导,但总能在集体讨论中激发灵感,用生动的原创剧本赢得掌声;他们不是专业摄像,却能自如操纵云台摄像机、无人机,对镜头、光圈、快门如数家珍;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但却能以演员的专注去模仿、去体悟、去发挥所长。“杂家”小编和“全能型”检察官的精彩碰撞,因为志趣相投、责任使然而走到一起。没有人天赋异禀、拥有跨界编导的能力,想要作品破层出圈,只能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

这些或专职或兼职的“新媒体人”,常常是刚放下手头的发布工作、案头的厚厚卷宗,又开始了对视频创意的构思,也习惯了哄娃睡着后再接着改剧本的工作模式,好不容易结束了外景拍摄,还要回单位继续发布、阅卷,有时候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背着台词、排演着场景就到了深夜。但每一次的拍摄都让大家兴奋,因为在日复一日的寻常里,新媒体视频与他们的青春、爱好、梦想发生联结,证明原来平凡的自己也可以实现价值。

这次的法治情景剧策划,时间紧、任务重,但得益于一次次的交流碰撞,架构逐渐清晰,剧情不断丰富,最终剧本水到渠成。演技担当们,也早已根据人物特点开始铺排演练。憨厚耿直的胡一八、以吃为天的王旋凯、精明算计的金小牙,性格反差和行为逻辑呼应贯穿,在检察干警们的演绎下跃然眼前,成为情景剧的一抹亮色。美女检察官兼具温婉和霸气,蕴含着理性和善意,是检察官职业形象的完美呈现。

时隔两个月,再看整个创作历程,仿佛是另一部更为精彩作品在眼前流淌……我们会记得用几个小时去争论一个情节、去揣摩一句台词的执念;会记得一起在冬日郊外吹过的风、赏过的夜;会记得回看无数遍影片激动得恋恋不舍,又感动得泪流满面。更会记住,拍一部法治微电影,不是资本当道,而是创意制胜、内容为王;不是望尘莫及,而是努力即可达;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一群人相识、相聚,共同走过有趣有盼的人生。

 Tips     《法治新闻传播》简介  

《法治新闻传播》是检察日报社主办的法治新闻采编业务学术期刊。其前身《采编通讯》创刊于1994年2月,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亲自题写刊名。2007年1月,更名改为《法治新闻传播》。

创刊以来,《法治新闻传播》始终专注于新闻与法治研究,确定了“实践、借鉴、提升”办刊理念,先后组织法治思维与新闻传播、新闻敲诈的法律责任、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法律规制等研讨活动,多篇文章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项,为国内权威法治新闻媒体采编人员、高校新闻院系知名专家学者和全国检察机关新闻宣传人员搭建了专业、便捷、通畅的业务交流渠道,备受业内好评。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