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海归专家”给你“免费”问诊
还给你推荐别人买不到的“内供药”
并且一次购买、终身享用
你心动了吗?
如果你相信了
那你又要被骗了!
↓↓↓
案情介绍
一个假扮“名医”、“海归专家”给中老年人“免费”问诊,将廉价的保健食品包装成几千甚至上万的“内供特效药”,“推销”给全国各地的中老年人的诈骗团伙近日被常州武进警方侦破,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人,上千名中老年人被骗,涉案金额近500万元。
2020年10月23日,年过六旬的陈大爷(化名)来到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鸣凰派出所,求助警方帮忙“找药”。
陈大爷说,“去年7月,他接到了自称是‘国家某保健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得知他有过小脑梗和中风史,就推荐了一款‘内供药’,并称‘这药’是别人买不到的国家专属保健品和药品”。
陈大爷还告诉警方,几分钟后,一位自称是“国家健康中心”的“宋院士”打来了电话,极其耐心给他进行电话问诊,告诉陈大爷很多健康管理的知识,还神秘地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国家刚研发了肝细胞肽的药品,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种药品从不对外销售,都是内供给干部吃的。“对方还告诉我只需要花4000元,就可以购买到这种药品,而且一次购买、终身享用。”陈大爷说。
然而,到了9月初,“宋院士”再次向陈大爷推荐“内供药”。此时,陈大爷已没有钱再买新药了,结果“宋院士”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之前承诺“终身享用”的药品也再没寄来过。陈大爷无奈之下,只好向警方求助。
根据线索,鸣凰派出所迅速展开调查,很快确定了这是一个假冒名医问诊、销售保健品的诈骗团伙。
2021年3月至7月侦查期间,武进警方共计出动100余人次,分赴河南、河北、山东、浙江、北京等地开展调查取证和追逃抓捕工作,捣毁这个诈骗团伙,抓获以吕某为首的50余名嫌疑人。
办案民警介绍,吕某甲,初中学历。2016年,吕某甲在北京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当电话销售员,几年工作下来,掌握了诈骗的话术和运营方式,便在2019年5月,自己开了家同类型的公司,一年后又将公司从北京迁回老家河南濮阳,并招募了一批业务员。
骗术剖析
精准选择目标受众
吕某甲交代,公司对客户群体有着“精准”的选择,专门选择中老年、三高、糖尿病的人群。
业务部分分工明确
这家公司内设三个业务部门,并且有一套完整话术:先通过打亲情牌,拉家常、关心病情,以建立信任,再有技巧的询问客户身体、家庭、用药治疗史等情况,为客户诊断病情。
NO.1
一部业务员自称为“北京爱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向全国各地的老年人电话推荐免费的保健品套餐,只需对方支付几十元的快递费即可,而这一类保健品,成本不超过十元。
当老年人收到这些保健品套餐后,会发现里面还附带了一份刮奖单,刮开抽奖,所有人都会发现自己中了价值千元的特等奖或一等奖。
如果根据刮奖单上的客服电话打回去,这样二部业务员就会迅速“上线”。
NO.2
二部业务员通过给这些中老年人介绍奖品,询问身体状况等来判断对方是否有经济实力,是否有意向购买产品。
如果对方表现过有所顾虑的状况,三部的业务员就会紧跟出场。
NO.3
三部的业务员会假扮成“哈佛医学院的名医”,或“中科院的院士”,对老年人嘘寒问暖、耐心问诊,建立信任后,根据对方的工作、退休等情况,判断经济实力,进而推荐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内供药”。
这时,大多数老年人都已经信任了“名医”、“院士”的治疗方案,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而这些“内供药”实则为普通食品,进价在几十元左右。
目前,办案民警共计梳理核对订单数据2.4万余条,电话录音100多万条,发现确认诈骗罪受害人1005名,涉案金额近500万元。涉案的吕某等24名主要成员被移送审查起诉,下一步将进入诉讼程序。
但至今
仍有不少受害者尚未报案
武进警方呼吁
希望尚未报案的被害人
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警方提醒
01
打好预防针
子女平时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问题,多宣传安全教育,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诈骗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常见的保健品诈骗手段有所了解,有所防范。
02
多关心老人
很多骗子利用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大打亲情牌。老人们因为孤独,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把钱掏出去。子女应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电话陪他们聊聊天。
03
把钱存银行
让老人把钱存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最好由子女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假使骗子成功骗到老人的信任,想要取钱还是要联系子女。子女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阻止老人落入陷阱。
04
不要轻信“托儿”的话
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出现毛病在所难免,但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陌生人的话,一定要相信科学,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子女,去正规医院检查。子女也应多关心老人健康,定期带老人检查身体。
05
对待宣传要谨慎
慎重看待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