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都是犯罪,却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纪萍手记——女检察官手记Ⅳ》举行新书首发式
王晴 徐丹
2021年5月18日上午,常州市政法关工委秘书长、检察院“纪萍工作室”负责人、原高级检察官纪萍的第四本案例手记《纪萍手记——女检察官手记Ⅳ》在市图书馆举行新书首发式。
22年来,纪萍前后写了无数期“女检察官手记”专栏,出了4本同名书籍,她将真实案例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出版社编辑们这样评价:“写的都是犯罪,却人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纪萍秘书长曾是一名高级检察官、省级优秀公诉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1999年起,她在办案之余写作纪实文学《女检察官手记》,在《民主与法制》《江苏法治报》《常州日报》开设专栏,发表400余万字、500多个案例故事,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新闻及文化奖项,因对法治文化的特殊贡献,曾荣获江苏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称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2007年、2010年、2014年,纪萍分别推出了《女检察官手记》一二三部,暌违七年,《纪萍手记——女检察官手记Ⅳ》终于和读者朋友见面了!这是她的第四部专栏集结,是一幅世象百态图,一部家庭伦理教科书,她呈现悲剧的同时,更关注犯罪成因、人性善恶、世间冷暖,用法理和情理解剖病例,寻求治病良方。作者在书中首次使用了本人近一年来亲自为本书创作的插图,稚朴之余,为沉重的话题增添了一抹亮色。
活动当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团结出版社副总编张阳,省检察院《清风苑》杂志社原总编辑殷方,市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李乐平等嘉宾进行了法治文化对话。
叶辛谈到他与纪萍结缘15年,从写下第一本《女检察官手记》序言开始,就时刻关注纪萍非虚构文学作品创作,他希望越来越多的检察官能在办案之余,投身创作,传播法治文化;刘桂明总编辑和大家畅谈了写好一个精彩的案例故事,需要有个好的开篇、精彩的结局,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张阳副总编则从一个编辑角度,谈到纪萍法治文学创作不同于其他犯罪案例故事,纪萍关注的是时代洪流中小人物,是千千万万普通人身边的故事,她用一支深情并茂的笔讲述他们的罪与罚、救与赎;李乐平则分享了他对法治文化的思考,以及创作法治评论的苦与乐。嘉宾还和到场检察干警、读者互动交流了怎样写好讲好案例故事,如何让法治文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话题。
她笔下的爱恨情仇 打动了无数读者
2003年,当时纪萍已在办案一线工作多年,承办数千起案子,积累大量素材,内心有很多感触。在办理一起贪污案,通知犯罪嫌疑人妻子协助退赃,争取其丈夫从轻处罚时,这位身患癌症的妻子放弃自己的治疗,凑足数十万元帮助丈夫退清赃款,而她丈夫贪污的钱款一分钱都未花在家里;还有一位农村妇女用手帕包着一毛、两毛的角币找到纪萍,哭着要用这不足200元的钱给她犯罪的丈夫赎罪……她们在不幸面前表现出的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深深打动了纪萍,自幼酷爱文学的纪萍几经沉淀打磨,以她们为原型,写出了首篇手记《罪犯的妻子》,向《常州日报》副刊版投稿。
3天后文章刊发了,报社总编约见纪萍:“读者要看这样的文章,我们要给你开专栏。”随后,在编辑的敦促鼓励下,纪萍在《常州日报》开设了“女检察官手记”专栏,将真实案例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
当时,采用文学化的非虚构写作手法报道案例在全国不多见,一经推出,受到各界读者好评,人间的爱恨情仇,个体成长的艰难与不幸,情与法的冲突,打动了无数读者,他们通过报社找到纪萍,纷纷给她来信,他们说,就等着读你的“女检察官手记”。
读者的热情是坚持下去的动力,专栏一开就是16个春秋,从未间断过。该专栏也先后荣获全国报刊专栏年赛二等奖,江苏省好新闻栏目一等奖及法治新闻栏目一等奖,成为常州家喻户晓的口碑栏目。2013年,纪萍应邀在国家级杂志《民主与法制》开设同名专栏,至今已整整九年,共发表了230余期案例故事。
让罪犯敞开心扉,做他们灵魂的摆渡人
面对罪犯这一特殊群体,让他们敞开心扉,是一门技术活。纪萍从生活、家庭聊起,云淡风轻间切入犯罪细节,她说:“这个时候,我放下检察官的身份,怀有母性情怀,把对方当成一个与我人格上平等的人,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心态,平和的语言去触碰一颗颗敏感、脆弱、卑微的心灵,这种氛围下,人性的多面性才能真实地完完全全地显露出来,才能获得案卷中没有的故事。”经她春风化雨,采访对象从若无其事坐在对面,到敞开心扉,最终往往泪流满面甚至放声大哭……
小赵是名85后,相亲8天即仓促订婚,大礼、小礼、金器等十多万元彩礼重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女友家长仍不满意,他一气之下勒死了女友。归案后,他情绪多变,每日以泪洗面,绝望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采访时,纪萍没过多涉及犯罪细节,以聊天的方式轻松地与他交流,鼓励他自学文化,坦然接受法律的审判。小赵终于敞开心扉倾诉,逐渐变得平静释然,他说:“如果我还能出去,我会给女友的父母养老送终,为自己赎罪。”
在首发式上纪萍感言:我要感谢我笔下的当事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他们毫无保留地向我敞开心扉,甚至把不能与亲人言说的隐私向我袒露,让我得以洞察卑微的灵魂,审视人性的负面,法律的精神除了正义,还应该有对生活常态的追寻拷问。他们出狱后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我,他们在我的博客秘密留言:检察官大姐,我要做个好人再来见你!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发自内心地祝愿他们,走出阴霾,向阳而生!纪萍期望自己是一名灵魂的摆渡人,将犯罪嫌疑人从犯罪泥泞摆渡到懂法、守法的彼岸。“即使罪大恶极,我们也应该让他们在人性的光辉面前真诚悔过,而不是带着仇恨接受审判。” 纪萍说。
以案释法,写作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2007年初,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并在全国发行纪萍的第一部《女检察官手记》,《新民晚报》《深圳晶报》《天津每日新报》同时连载。2011年、2014年,《女检察官手记》第二、第三部相继出版向全国发行。为让更多的人得到启示教育,纪萍还将《女检察官手记》改编成50集电视栏目剧,并本色出演剧中女检察官角色。该剧在常州及上海等地方台播出,得到观众广泛好评。
写作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纪萍刻苦自学犯罪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专业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一篇篇手记犹如灵魂病历,以案释法,讲述了案情背后隐藏的前因后果,折射出诸多社会问题。
她也由此被许多失足者称为“可亲可敬的大姐”。每年春节前,纪萍都会寄贺卡到监狱给她笔下的原型人物,她说:“他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期盼更多年轻的检察官 写出更好的故事来
新书首发式上,记者对纪萍作了现场采访。
问:您积累了400多万字500余起案例,写作很辛苦,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纪萍:坚持写作是一份落笔的责任。我关注人、人性,试图表现特殊时代下人们的超常体验和艰难选择,我努力把自己的感受、褒奖、评判融入故事的描写及人物的塑造中,不是干巴巴硬邦邦的说教,希望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和警示,这是我的动力。
问:有人说,让一个人成功就让他写专栏,让一个人失败也让他写专栏。写专栏很累,您已经很成功了,“女检察官手记”还会继续写下去吗?
纪萍:写了20多年了,习惯啦。虽然我不在一线办案,但这股劲儿还在。通过我的笔,让这个城市少一些违法犯罪,多一些和谐安宁,再累再苦也值。
(新书首发仪式现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中)等嘉宾对话法治文化)
(首发式上纪萍发言)
(新书首发式现场,纪萍向读者朋友进行了签名赠书)
(新书中的插图,由纪萍亲手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