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江苏全境解放
1948年夏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共中央及时把握时机,把秋季攻势迅速推向战略大决战。
华野第九纵第七十九团在追歼黄百韬兵团第六十三军的堰头镇战斗中,勇敢的 战士们冒着严寒跳进河里,架设起“十人桥”,保证了进攻部队的迅速通过 资料图片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发起“南线战略大决战”。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11月6日至22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战斗主要在江苏邳州碾庄一带进行,主要任务是歼灭敌黄百韬兵团。解放军以一半兵力用于阻断和打击前来救援黄兵团的敌军,同时对黄兵团进行分割包围。6日,战斗打响,黄兵团企图夺路西逃。中共秘密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万人突然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华野主力立刻穿越该部防区,迅速切断正向徐州靠拢的黄兵团退路。黄兵团只得折回碾庄,被压缩在纵横不到十公里的包围圈内,到22日全部被歼,兵团司令官黄百韬毙命。此后,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密切配合,在安徽濉溪县双堆集地区和河南永城县陈官庄地区分别进行了淮海战役的第二、第三阶段作战,全歼国民党军4个兵团,生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和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击毙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歼灭了国民党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兵力,赢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空前的胜利,原因之一就在于华东、中原和华北三大解放区人民群众为战役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曾指出:“最后一个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支前。支前的民工达500多万,遍地是运粮、运弹、抬伤员的群众,他们不惜倾家荡产,历尽艰辛,冒着弹雨,忍着风雪饥寒,支援人民子弟兵作战。这是我军真正的优势。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其中,苏北解放区党政军民为支援淮海战役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华中行政办事处就设立了多个运粮办事处,组织大批车辆和船只运粮。淮海战役开始时,其运到前方的粮食达1150多万公斤。此后,华中工委又建立了华中支前司令部。在支前中,涌现出许多父子争上前线、妻子送夫报名、小伙子推迟婚期当民工的动人事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苏北解放区共出动民工达107万人,先后集中了8万辆独轮车运送粮食和弹药。
12月1日,徐州解放。图为华野渤海纵队进入徐州城 资料图片
在淮海战役的胜利进程中,国民党军队被迫南撤,加强沿江防线。苏北城镇相继解放。首先获得解放的是连云港。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刚开始,驻守连云港地区的国民党军分别逃往上海和徐州,守城任务由税警部队担任,解放军和地方武装不失时机地进军连云港,消灭了连云港地区的残敌。接着,徐州、淮阴、淮安、扬州、南通等城市相继解放。至1949年2月,长江以北的江苏地区除沿江个别集镇外,已全部解放。为了加强对苏北的领导,1949年4月15日,新的中共苏北区委员会在泰州成立,萧望东任书记。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贺希明任行署主任。苏北行政区下辖南通、盐城、淮阴、泰州、扬州五个行政分区,共41个县市,总人口约2000万。徐州市、新海连(连云港)市以及陇海铁路以北地区仍属中共山东分局领导。
紧接着,苏北人民又在中共华中工委的领导下,全力投入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随军渡江支前的人员有123714人,二线的支前人员77300人;动员渡江船8302只,后方转运船12675只;就地供应和随军运输军粮共11374万公斤。
民兵护送粮弹物资 资料图片
苏南各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护厂、护校,反对搬迁,以迎接解放。南京地下党组织还开展争取与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策动一批国民党部队起义或投诚,成功策反国民党军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起义,并为解放军渡江作战提供重要情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接受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20日午夜开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开始了渡江作战。在江苏境内担负渡江作战任务的是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组成的东集团35万大军。
4月21日,东线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2日凌晨,因策反成功,驻守江阴要塞的国民党军队起义,解放军第十兵团在江阴一线迅速突破国民党军江防阵地。在解放军横渡长江之时,澄西、沙洲、澄南的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全面行动起来,策应解放军解放江阴,引导部队向常州、无锡、苏州分路挺进,并积极支前,保证向锡、苏、沪挺进的解放大军的后勤供应。
三野第八兵团第三十五军担负了正面夺取长江北岸浦镇、浦口和江浦,配合兄弟部队相机攻占南京的任务。4月20日,解放军向江浦、浦镇发起进攻,21日占领了江浦县城。22日,浦口、浦镇解放。22日下午,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守军匆忙决定放弃南京,并企图破坏城市,下令撤离前要炸掉港口、火车站、机场、重要仓库。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依靠广大群众,成功地保卫了城市和机场,保证了电讯畅通和水、电的正常供应。4月23日,下关电厂工人、机务段轮渡所工人、水上警察局的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先后将运煤船、拖轮、趸船及巡逻艇驶向北岸,迎接解放军渡江。经中共上海局策反,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于4月23日率领部分舰艇在南京东北笆斗山江面起义。同日,镇江江面4艘国民党军舰亦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使起义舰艇达到25艘。4月23日午夜,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占领南京,将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总统府”的门楼。
图三为解放军部队占领总统府 资料图片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中共中央电贺南京解放,指出:“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两大野战军执行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奋勇前进,横渡长江,敌军望风披靡,南京迅获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灭亡,江南千百万人民迅即重见天日,全国欢腾,环球鼓舞。”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第二十六军和第三十四军渡江向镇江发起攻击;第二十军和第二十六军一部向扬中发起攻击。第10兵团由江都三江营至如皋张黄港的100多公里长的江面强渡长江。相继解放了镇江、无锡和常州。27日,苏州解放。
5月初,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和总前委领导机关进驻丹阳,并在此领导了解放和接管上海的工作。5月12日至27日,解放军三野第九、第十兵团乘胜发起上海战役,解放了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6月2日,解放军在长江第一大岛崇明岛登陆。至此,江苏全境获得解放。
苏南解放以后,考虑到苏南是新解放区,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均与苏北老解放区不同,故中央决定在江苏实行小省制,除已建立的苏北行政区外,在原江苏省的长江以南地区,分别建立苏南行政区和南京直辖市。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苏南行政区和南京直辖市的领导机构相继建立。中共苏南区委员会由陈丕显任书记;苏南行署由管文蔚任主任。苏南行政区下辖镇江、常州、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及无锡市直属市和27个县(市),总人口约1259万。中共南京市委员会由刘伯承任书记。刘伯承还以军管会主任的身份兼任南京市市长。南京市总人口约103万。与此同时,无锡、镇江、常州、苏州等城市先后成立了党政军领导机构。
江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