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区的恢复与扩大
1946年底,随着华中野战军主力大部北移山东,苏皖解放区主要城镇已全部被国民党军侵占。敌军在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同时,对苏皖解放区实施大规模的“清剿”,并在地方实行严厉的保甲制度,利用保安团、还乡团恢复其反动统治。国民党军的“清剿”有三个重点地区:一是南线沿江的泰州、泰兴、靖江、如皋、南通、启东、海门等地;二是北线沿陇海铁路的东海、灌云、沭阳、宿迁等地;三是中线沿运河的泗阳、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江都等地。敌人在交通要道大量构筑据点和碉堡,对解放区实施封锁和分割。国民党军从城镇和据点出发,日夜出动,多路合击,以求达到消灭解放区人民武装的目的。
根据中共中央坚持华中敌后斗争的指示精神,华中党政军领导研究部署了坚持华中敌后斗争的工作,决定华中党政军领导机构北上山东,留陈丕显作为华中分局代表,留在华中领导斗争;由华野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分别兼苏中、苏北军区,领导苏中、苏北各级地方武装开展敌后斗争;成立淮北支队,挺进淮北敌后开展斗争。
图为反“清剿”战斗中的华野11纵机枪阵地 资料图片
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华野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游击战,顽强坚持了原地斗争。1947年1月至6月,苏中军民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清剿”、重点“清剿”,恢复了原有阵地。1947年上半年,苏皖第六军分区作战3325次,毙、俘敌军7600余人,攻克据点84处。淮北支队采取“避实击虚”和“敌进我进”的战术,主力转到外线活动,寻机歼敌。经过1947年上半年极其残酷的斗争,华中军民挫败了敌人的“清剿”计划,在苏中、苏北、淮北等地开辟了敌后战场,牵制了敌军,有力地策应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作战。
1947年夏,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制定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并大量歼敌的战略方针。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此同时,陈赓、谢富治率领的部队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野外线兵团分别进入豫陕鄂地区和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互为犄角,形成“品”字形进攻阵势,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在中原的战略进攻,开创华中斗争的新局面,1947年8月初,华野第十一、十二纵队及地方武装联合发起了盐城战役。先后攻克敌据点19处,歼敌7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国民党军一面组织兵力,重新占领盐城,一面又出动重兵“清剿”,企图寻歼华野主力。华野主力则挥戈南下,向敌人的侧后出击,攻克敌人李堡、栟茶等据点,歼敌9000余人。国民党军为巩固其在苏中的防御体系,纠集1.3万兵力,对如皋、东台地区进行报复性大“扫荡”,随后又组成“追剿”纵队北犯盐城以南地区。华野主力再次予敌人以重大打击,激战4昼夜,歼敌7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盐城、李栟和盐南等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华中敌后地区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经过1947年下半年的作战,这一地区已变为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的一个侧翼战场。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华东局决定加强对华中地区的统一领导。1947年11月10日,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成立,作为华东局的派出机构,陈丕显任书记。撤销苏中、苏北两个区党委,其下属党组织统归华中工委领导。同时成立华中行政办事处,曹荻秋任主任,贺希明、陈国栋任副主任,统一管辖原苏皖边区政府下辖地区。为加强华中敌后地区的军事力量,1948年春,华野第二纵队由山东南调华中。3月中旬,华野第二纵队与第十一、十二纵队会合,组成苏北兵团。同时成立苏北军区,管文蔚任司令员,陈丕显兼政委。
国民党当局发现华野第二纵队南下苏北以后,惧怕人民解放军主力经苏中进军江南,决定放弃盐城、阜宁、沭阳等城镇,收缩兵力加强对各交通要点及沿江的防御,同时增兵苏北战场,组建“追剿”兵团,阻止解放军主力南下。苏北兵团抓住国民党援军尚未全部到达之机,于1948年3月16日发起了益林战役,激战四天,全歼守敌6000余人,取得了华中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6月中旬,华野主力发起豫东战役,敌人兵力被迫西调。苏北兵团乘敌兵力空虚之机,于6月21日向陇海铁路东段发起攻势,攻克海州外围据点,控制一段铁路,歼敌4000余人,恢复了淮海解放区的北部。7月6日,第十一纵队攻克淮海区重镇涟水城,歼敌3000余人。11日,第二纵队一部收复泗阳众兴镇,全歼守敌2200余人,宿迁守敌闻风弃城而逃,该城遂告解放。至1948年8月底,整个苏北除个别城市、沿江地区、大运河淮阴至扬州段仍为敌人控制外,均已获得解放。
1947年8月,根据敌人收缩兵力,津浦路东淮南、淮北地区兵力空虚的新形势,华野开展了恢复洪泽湖以西地区和盱(盱眙)、凤(凤阳)、嘉(嘉山)地区的作战。9月至11月,淮北军民连续取得管镇、青阳、泗县战斗的胜利。11月下旬,敌人集结重兵,重占泗城、青阳等地。华野第十二纵队三十四旅主力进入淮南,扩大敌后游击战争。1948年3月17日,第七军分区发起泗东战役,歼敌1900余人,收复了青阳、马公店、上塘集等地,使泗东、泗北地区连成一片。至1948年春,淮北解放区已恢复到2.3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余万。
1948年5月,为了统一淮南、淮北地区的领导,中央军委、华东局决定成立江淮区党委和江淮军区。曹荻秋、李世农分任区党委正、副书记,陈庆先任江淮军区司令员,曹荻秋兼军区政委。在江淮区党委和江淮军区领导下,淮南、淮北地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农民羌玉春在分给自己耕种的土地上立标记 资料图片
从1947年10月起,华中的土地改革进入了以贯彻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中心的平分阶段。华中各级党委结合土改复查中开展的消灭封建追浮财的群众运动,把土改推向彻底平分土地的高潮。为总结华中近两年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2月至4月,中共华中工委在射阳县耦耕塘召开土地会议。会议分析了华中土改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华中今后土改的方针任务是: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彻底平分土地,纯洁党的队伍,依靠贫雇农,坚定地团结中农,组织和团结大多数群众,消灭地主阶级及旧式富农的封建半封建的剥削制度与封建残余。会议结合华中土改实际进展情况,将华中划分为六类地区,确定不同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领导。各地认真贯彻会议各项精神,加强领导,严格掌握党的政策,使土改工作更加深入而有序地进行。至1948年底,华中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平分工作。
在紧张的战争间隙,华中各级党组织开展了整党运动。针对土改运动中一些党员阶级意识不强,阻碍土改运动深入的情况,华中工委要求各级党委必须“从上而下,从高级到低级,从干部到党员开展三查运动”,从思想上清除地主富农思想,从组织上肃清阶级异己分子。1948年2月,华中工委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广泛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形式的整党运动,“三查”为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为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党运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的无产阶级觉悟大大提高,党组织的作风明显改进,党员干部队伍更加纯洁和巩固。在部队则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用诉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等方法,使人民军队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图为没收地主的农具分给农民 资料图片
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华中解放区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土地改革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政权,推动了生产。广大翻身农民踊跃参战、助战,保卫土改成果。在自卫战争中,由数十万群众组成的后勤大军,有组织有领导地投入抬伤兵、运弹药、送粮食、筑工事、防特锄奸、押解俘虏等项工作,有力地支援了自卫战争。
为全力支持解放战争,华中工委和华中行政办事处加强对财经工作的领导,于1947年10月、1948年5月和9月先后召开了三次财经工作会议。确定了财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证部队供给,支付必要的生产建设费用,其他事业可不办的不办,可缓办的缓办。在军民兼顾的原则下,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群众负担一般不超过其收获量的15%—20%。解放区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发展农村副业为次,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坚决保护民间工商业,加强对外贸易管理,组织土产出口,争取有利进口,以保证军需民用之供给。会议还决定实行财经工作的统一政策,在收入方面仍然按级负责,但调度权属华中,一切收入归库,严格执行金库、粮食收支独立制度。在支出方面,首先保证主力供给,其次才是照顾地方坚持的需要。在华中工委统一领导下,各地坚决贯彻会议精神,认真调整政策,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财经纪律,努力克服财政困难,增收节支,从而保证了战争的需要,并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延伸阅读
赵世勇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省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副省长 政风热线| 百万“豪车”竟是山寨货,咋办?直播结束现场督办 深度|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江苏这个重要会议上强调了什么方法论? 政声|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⑭ | 新四军北撤和苏皖解放区的建设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