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区的自卫战争和土地改革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协议,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苏皖解放区毗邻南京、上海,对国民党统治中心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国民党军把进攻华东解放区的重点直指苏皖解放区。敌人以11个整编师、31个旅,共27万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压缩”的方针,以淮北为重点,以淮阴、淮安为主要目标,发起全面进攻。为了挫败国民党军的攻势,中共中央军委最初要求华中主力撤出淮南津浦路,执行外线歼敌的任务。华中党政军领导人建议中央:利用苏中解放区地利人和的条件,先在苏中解放区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歼敌。中央军委接受了这个建议。
图为歼灭宣家堡之敌后胜利归来的战士们 资料图片
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在粟裕指挥下,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先后进行了宣(家堡)、泰(兴)攻坚战,如南战斗,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战斗,丁(堰)、林(梓)战斗,如(皋)、黄(桥)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等7次战斗组成的苏中战役。7月13日晚,华野主力第一师、第六师和第七纵队分头向宣家堡、泰兴城和佴家庄发起战斗,激战至15日拂晓,歼敌整编八十三师十九旅大部,初战告捷。国民党军发现华野主力仍在宣、泰地区后,立即以整编第四十九师由南通、白蒲进攻如皋,并派兵援救泰兴守军。华野主力转兵东向,直插如皋以南,出其不意地合击该敌。经过19日和20日两夜攻击,取得如南战斗胜利。如南战斗后,华野主力转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7月30日,敌军分别由如皋、姜堰合击海安,企图与华野主力决战。华野为保障主力休整,令第七纵队的2个团实行运动防御,连续5天阻击,歼敌3000余人,于8月3日主动放弃海安。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即分兵对泰州、海安、李堡以南一线进行“清剿”。华野及时捕捉战机,于8月10日、11日在李堡附近全歼新七旅旅部及3个团。随后,华野主力由李堡、栟茶南下,于8月21日至22日,攻克丁堰、林梓,歼敌5个交警大队,打开了西进泰州、泰兴、如皋地区作战的通路。国民党军判定华野主力位于如皋附近,遂将黄桥的第九十九旅东调如皋,增强防御,同时北攻邵伯,企图沿运河北进,配合邻部夹击淮阴。华野以第十纵队坚守邵伯,以主力西进泰州,同时准备与可能由黄桥向如皋调防的第九十九旅在如黄公路打遭遇战。8月25日,华野主力在如黄公路与东西对进的国民党军遭遇,经3天战斗,歼敌第九十九旅、第一八七旅及第七十九旅一个团,并乘胜攻占黄桥。与此同时,华野第十纵队在西线邵伯一带进行了英勇的防御战,多次挫败敌人进攻,歼敌2000余人,顽强地坚守了阵地。
苏中战役历时45天,取得七战七捷的重大战绩,歼敌5.3万人。这一胜利,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华中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
参加涟水保卫战的新四军部队通过浮桥 资料图片
在华中野战军主力进行苏中战役的同时,国民党军集结精锐部队向淮南、淮北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淮南军区主力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奉命撤出淮南。在淮北解放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进行了顽强抗击。7月27日,山东野战军在淮北苏皖边发起朝阳集战斗,歼敌整编六十九师5000余人。国民党军增调整编二十八师、整编七十四师等部加强淮北战场,将战线推进至洋河镇、仓集、埠子集一线,猛攻淮阴城。华中野战军各部队对敌军的猛烈攻势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从9月16至19日连续击退敌军的多次进攻,毙伤敌军5000余人。9月19日,敌整编七十四师一部乘虚突入淮阴城。国民党军占据苏皖解放区首府两淮后,气焰更加嚣张,10月19日,又向涟水发起攻击。此时华野主力已由苏中移兵苏北,为挫败敌人攻势,与敌人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战,重创敌“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毙、伤敌军9000余人,取得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10月中旬,国民党第一绥靖区调集整编六十五师、整编八十三师由海安、泰州出动,实施其北犯东台、盐城的计划。华中野战军在东台境内组织了防御作战,在歼敌2000余人后,主动放弃东台等地。华野司令员粟裕在涟水保卫战胜利后,亲率第一师、第十纵队和第十三旅驰援盐城,取得盐城保卫战的胜利。此战共毙、伤、俘敌军6000余人,遏制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攻势。
11月15日,国民党军由宿迁、淮阴、东台和鲁南出发,同时向苏北解放区发起新的进攻。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于12月13日至19日,在北起沂河、南至海郑公路、东起来龙、西至马陵山麓,纵横五六十里的平原地带,集中24个团的优势兵力,展开了宿北阻击战。新四军军部利用敌人各路之间间隙很大,不可能作战役上的协同的矛盾,决定首先歼灭突出的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和整编第十一师。12月13日,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和整编第十一师分别向新安镇、沭阳进犯。15日傍晚,战斗打响,山东、华中野战军参战各部向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发起突然攻击。打援部队则将敌整编第十一师阻击在晓店子和曹家集之间地区。经过4昼夜的浴血奋战,取得击毙敌师长戴之奇,全歼敌整编六十九师三个半旅共2.1万余人的胜利。在宿北战役进行的同时,华野第六师、第六旅于12月3日至16日在涟水进行了阻击敌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第二十八师北援宿迁的防御战。在予敌重大杀伤后,为避免更大的消耗,华野部队撤出战斗。
1947年2月3日,新四军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2月6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东海白塔埠地区发起讨伐郝鹏举的战斗。此役,我军俘获郝鹏举,歼敌6000余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向鲁南的进攻。
为动员人民起来进行自卫战争,苏皖解放区在1946年5月至1948年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图为农民喜获土地证 资料图片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中分局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土地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强调土地改革的基本方针是“要人人有田耕,人人得其平,除了中农自耕地多一点,不必拿出平分外,其余各种人应不分贫富,不分男女老少,达到平分目的,分得越平越好”。华中分局采取边实践、边总结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相继在第五、第六、第一和第二行政区开展土改工作。
图为农民在丈量土地 资料图片
经过在淮安县鹅钱乡等地的试点、实验之后,苏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于1946年6月全面展开。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苏皖解放区军民在紧张的自卫战争中,实行“前方打仗,后方分田”,“白天打仗,夜晚分田”,“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确保土改的顺利进行。各地的土改运动,大体经过了调查统计、斗争清算、分配处理、复查出榜、确定产权等五个步骤,8月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大运河以东的苏皖解放区共有土地3900万亩,约有1000万亩即占总数25%左右的土地,从地主、富农手里回到农民手中;有800万左右的农民分得土地,占解放区总人口1550万人的一半以上。
苏皖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广泛地发动了群众,土改中一批积极分子当选为基层政权干部。土改以后,苏皖解放区有8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在经济、政治上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贫苦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和参军参战等各项工作。在第五分区,1946年下半年先后掀起三次参军高潮,共有2.8万名青年参军入伍。在第六分区,1946年8月和10月,两次参军补充华野主力部队的新兵达1.6万人。土改运动对巩固和保卫解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土改运动是在紧张的自卫战争中进行的,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1946年9月,华中分局根据各地区土改进行的实际情况,部署了土改复查工作。主要围绕报田实不实、拿田公不公、分田平不平、老契交未交和青苗分配合理不合理等项目逐一复查。1947年春,由于苏皖解放区已全部成为敌后地区,对敌斗争形势严峻,土改复查工作主要在苏中、苏北的中心区开展。6月20日,华中分局再次发出指示,强调指出:必须拿出地主之全部土地(其工商业部分不动),必须拿出富农多余土地,必须反对包庇地主富农、主张地主富农多留地的富农路线,全面开展土改复查,实行“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调整土地,填平补齐,抽肥补瘦,抽多补少。同年夏秋,苏皖解放区土改复查形成了高潮,从中心区发展到恢复区和一部分边缘区。复查中,除继续平分土地外,还平分了牲口、农具、房屋等生产生活资料。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