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释前嫌,重拾情义。
近日,常州市金坛区东城街道汇贤社区调解室里上演温情一幕。原本因拆迁安置房分配问题差点“对簿公堂”吴家兄弟俩,在网格律师王鑫一番情理法交融的耐心调解下,逐渐坦诚相待、握手言和。
“还是网格律师有办法,否则就算是官司打赢了,可这几十年的兄弟情就没了。”签署调解协议后,大哥吴某成感叹到。在他的印象中,律师意味着打官司、法庭见,而今律师却下沉到网格,还在家门口帮他解开了多年的“疙瘩”。
网格吹哨,律师报到。
吴家兄弟俩的矛盾纠纷通过社区网格员的排查发现,上报到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中心形成“工单”派给司法所联络员,最终由网格律师王鑫具体承办。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末端,律师进网格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引入了法治活水。
汇贤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小俊赞许道,专业法律力量下沉网格,实现了法律服务“零距离”、法治宣传“全覆盖”、矛盾调解“无激化”。
推进‘网格+律师’工作模式,深度融入网格、积极服务群众,为区域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金坛区司法局局长何云华告诉记者,自去年8月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网格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该区将74名律师、2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照“一员多格”的配置要求融入621个网格中,有效激活区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在东城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汇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都看到了“网格律师”公示牌,网络体系、职责清单、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一应俱全,服务事项包括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开展小微企业“法治体检”、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等4类13项。
为确保律师进网格真深入、真服务、真见效,金坛区司法局制定了相关考核管理办法。据该区司法局基层工作科负责人介绍,网格律师每月至少到挂钩结对网格提供不少于8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法润民生”微信群有问必答,每季度至少到村(社区)举办1次法治讲座,每半年向区司法局提交一份工作报告。
“每次到网格开展法律服务,开始和结束都要在手机上‘打卡’,包括服务时间、对象、内容、方法、结果要一事一记、一次一记。”王鑫对记者说,上个月她受邀给社区两委班子解读了民法典与业主权利、物业服务有关的新规定,最近忙着“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的推广,网格律师这一兼职让她十分充实。
9月16日,记者在金坛区司法局通过“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办理平台”看到,当天有16名律师“打卡”,分布在5个镇(街道)、16个村(社区)。据统计,去年8月以来,金坛区网格律师参与调解案件103件,调解成功率96%,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450场次,办理援助案件1630件,为小微企业“法治体检”3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