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法泽恰当时
——这位常州法院援疆人被评为克州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2月,常州中院司法鉴定处处长康林同志响应组织号召,自愿申请援疆,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法院工作,任党组成员、副院长。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帕米尔高原这片热土上,康林同志努力工作,积极作为,为乌恰法院的发展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
“七一”前夕,经乌恰县委推荐,克州党委决定,康林同志被授予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康林同志援疆工作的褒奖,也是对常州援疆干部的肯定。康林同志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个人添了彩,更为常州中院争了光。在克州隆重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康林同志作为全自治州优秀党员的唯一代表上台发言。他饱含深情的发言,充分表达了他“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的家国情怀。
下面,我们将康林同志的发言内容全文刊出。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在党的98周岁生日之际,能够代表受表彰的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发言,我倍感荣幸。从内心来讲,在这片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已然度过了将近三年,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克州干部群众的真实故事,只觉得,即便自己取得怎样的成绩,都显得微不足道。在这里,请允许我并代表我所在的援疆团队,向所有为新疆克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辛勤付出的你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先生在文章里引用过梁启超先生的这句话。我毕业的苏州大学法学院前身正是金庸先生最早就读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也许是我学习并从事法律工作的缘故,就多了立法为公、执政为民的追求。来乌恰之前,我对新疆一无所知,源于骨子里从未泯灭的家国情怀的召唤,我怀揣着“能带来些什么、做出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毅然踏上了帕米尔高原。法院的发展建设,大体分为队伍作风建设、业务能力拓展、司法环境改善三个方面。2017年,乌恰县法院处于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瓶颈期,通过半年时间的摸索和熟悉,我在2017年8月接手了大部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争取县四套班子的关心支持方面积极作为,在协助法院党组全面提升形象和法律权威方面建言献策,在团结法院干警凝聚力量并扎实推进审判执行工作方面多下功夫。2017年年底乌恰县法院结案率91.7%,审判质效直接跃居全州第一;2018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结案率更是达到98%以上,各项指标位列前茅。2018年10月,仅花时一个月就审结了二起典型黑社会性质犯罪,审理被告人多达27人次,我还被评为了州扫黑除恶先进个人。这种欣慰,常伴随着我援疆整个的过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在吾合沙鲁乡绵延十多公里的山沟里,矗立着数千棵阿富汗小叶胡杨,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司法理念和胡杨精神一脉相通,同样的坚守、执着,同样的留住一方水土、维系一方血脉。这两年里,每一次刑事案件的当庭宣判,都是一堂生动的法制宣讲,我也为为十多名警察集体向法庭的敬礼而感动,为被告人当庭转身向被害人亲友的忏悔所感慨,感染身边的人应知法守法,感悟未来的路要懂法用法。输血式的援疆还只是表面,用科学的司法理念造血援疆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正如我2018年3月在记录胡杨的组诗里写到:我听得见一种声音属于歌唱,还有流水从地下经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小的时候,读了《乡愁》会以为爱家乡很伟大,援疆之后,多了第二故乡,多了民族交融,反而更享受每一丝一毫真情付出的平凡;帮助他人的同时让自身的灵魂得到洗礼升华,又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看到,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在逐步健全,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在有效施行;我听见,克州两级法院视频授课和克州公安刑事专项培训的课桌上笔记本在沙沙作响;我还能想象的到,结亲户致富路上讨回薪酬后嘴角上扬的微笑,村委会婚姻家庭琐事解答后牧民们豁然开朗的心胸。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份份切实有益的司法建议、调研报告烙印在领导决策的案头心中,会有一份份智慧开放的司法文件、案例公告为经济、旅游、外贸保驾护航。我所拥有的勇气和热忱、责任与担当,愿能予你成长,倘若来日梦起,或许打湿了枕巾的,便因为这一些深沉。
我知道,有太多的人在默默耕耘,比我做的更多更好,每每反思,总认为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能够站在大家面前作这番感言,欣慰且惶恐。因为一种组织信任,我来到了克州乌恰,因为一种使命初心,让我们彼此不再相忘。再一次感谢所有为克州稳定、脱贫、发展等各项事业作出贡献的同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