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9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盛典在海南海口举行。在参评的7300多部作品中,由区检察院拍摄的微电影《妈妈》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
源于生活,
剧本来自检察官办理的真实案例
微电影《妈妈》,讲述的是失足少年韦小雄在检察官徐琳的帮助下,从叛逆的嫌犯变成好学、懂事少年的故事。“检察官徐琳的原型,就是我们公诉局未检科的检察官许榴琴。”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吴汉忠介绍道。
2013年8月的一天,许榴琴在提审室里见到了因抢劫黑车司机被起诉的张亮(化名)。“提审他的时候,无论我们问什么,他总是一声不吭,直到我问起他家里情况时,他突然就哭了。”许榴琴回忆。
原来,张亮在案发前1个月突然被老板辞退,身无分文的他只能靠喝自来水充饥,而老家的弟弟还等着他寄学费回去。两难之下,张亮选择了抢劫。孩子的眼泪让许榴琴的心揪了起来,她仔细询问了张亮弟弟的地址,结束讯问后便立即赶到邮局,以张亮的名义,给他弟弟汇去了这笔急需的钱。
为了帮张亮走回正轨,许榴琴积极联系了区检察院设立的观护帮教基地——金球驿站,一边对张亮展开帮教,一边让他在驿站学习国学知识和工作技能。许榴琴把张亮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生活上的照料无微不至。但事实上,许榴琴自己的儿子才4岁,她的母亲还因癌症在住院。正是因为许榴琴的这份坚持,6个月后,张亮的附条件考察期满,被决定不起诉。
化身编剧,检察官梳理百余起案例
在日复一日的案件办理中,许榴琴接触到了许多个“韦小雄”、“张亮”。“未检科在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扶教育时经常要引用一些真实案例,我们想,讲课不如电影来得生动,于是就萌发了拍一部微电影教育片的想法。”许榴琴告诉记者,2015年,他们就以张亮的真实案例拍摄过一部微电影,并在看守所、金球驿站观护帮教基地等地方小规模播放。这种新颖的帮教模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看到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征集参赛作品的消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许榴琴的脑中形成——打造一部微电影去参展。“领导同意后,我们就开始邀请专业的拍摄团队。剧本的改编,我们决定自己来,这样才有真情实感。”许榴琴直言,如何将未检工作浓缩成20分钟的微电影,这让她犯了难,“办案我们是专业的,但编剧完全是门外汉。”
为了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把剧本编好,许榴琴连续加班,把几百件案件重新梳理,与同事共同商讨如何编入剧本,一个多月里几乎每晚都是10点多下班。到最后,连她父亲都坐不住了,周日带着外孙赶到了单位,“我要看看你到底在忙什么,还要不要这个家了。”
剧本是检察官亲自操刀,这部微电影的演员,除了主人公“徐琳”之外,全部来自区检察院和金球驿站的工作人员。扮演巡回法庭法官的凤立成,就是区检察院公诉局的一名检察官。他笑言,法庭上的自己能言善辩,可演戏中却成了NG王,“后来还是导演给我反复说戏,让我试着本色出演,我才慢慢淡定。
见微知著,未检宣传新形式获点赞
记者了解到,国际微电影展盛典共分三轮进行评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的多位评委共同评选出了173部优秀作品。
组委会是这样评价《妈妈》的:故事生动,镜头语言丰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立体而真实地塑造了一个慈爱、温婉的“检察官妈妈”,展现了新时代下基层检察官追求公平正义、传递司法温情的形象。
对于评委会的高度评价,区检察院检察长朱文俊坦言并不感到意外。《妈妈》拍摄完成后,区检察院就在“检察开放日”、法制进校园等活动中先行播放,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电影必须能够真切地打动观众,才能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关注。我们惊喜地发现,《妈妈》播出后,很多人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我们未检工作的细节,也开始思考如何去帮助这些涉罪未成年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通过金鸡百花奖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中,我们拍摄的初衷就实现了。”朱文俊表示,以检察工作为原型来拍摄微电影,是检察机关践行法治理念的一种新探索。这一次“试水”成功,也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今后将尝试以更多生动的人物故事,来展现新时代法律工作者捍卫法律、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传播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