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志愿者”——用行动传播“真善美”
发布日期:2017-02-17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青龙街道综治中心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建设平安街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活动,结合“常州好人”、“最美天宁人”推评活动打下的良好基础,广泛、深入地开展“寻找我身边的平安志愿者”征集活动,通过社区推荐、居民自荐、乡邻互荐三种形式,征集各类“平安志愿者”3千余人,在治安巡逻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维稳信息收集、法治宣传教育、应急救灾处置、公共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发掘“平安志愿者”的过程中,青龙街道注重通过青龙苑南区社区的“法治道德讲堂”、青龙苑北区社区的“吴祥产戏曲工作室”、紫云苑社区的“孝文化课堂”、青竹苑社区的“竹言堂”等平台,制作“平安卫士”“感动人物”视频等形式,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聚焦“平安志愿者”的大爱,弘扬平凡百姓的志愿精神。

  友爱平等,让心灵不再有隔阂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友爱是激发志愿精神的重要特征。志愿行为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而是在平等礼貌地帮助他人的同时,在自我的心灵上盛开绚丽的花朵。

  平安志愿者俞建荣是青龙苑南区社区的居民,同时也是社区“道德讲堂”的宣讲员,他除了在讲堂上唱响平安和谐主旋律,弘扬社会文明正气,号召大家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在生活中,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人。他白手起家,将自家的一间小作坊发展成一个大型企业。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他也积极参与对涉赌涉毒及邪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撒播爱的种子,传递爱的精神。俞建荣无数次援助平困山区的希望小学,每年在“慈善爱心社”赞助多户困难家庭,并提供切合帮教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他的良言善行、善举义行成为了佳话,无人不知,没人不晓。

  互助友好,让爱的传递不停歇

  互助是志愿精神的根本主旨。“在志愿服务中,志愿精神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更多的是追求利他与利己的统一,追求人己两利的状态。这样的志愿服务才更长久。”

  徐华清是青龙苑北区社区“吴祥产戏曲工作室”的一员,也是一位“居民理发师”,他退休后一直坚持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用自己的专长,为平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前后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了居民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各类法治戏曲,让居民们在欣赏中增强了法治观念,提高了法律意识。徐华清还为社区的老人义务理发,从没收过一分钱。自己家,他人家,甚至广场,都有他为群众义务理发的身影,周边的居民们都叫他“活雷锋”。徐师傅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称赞,退休后的精神面貌反而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改观。

  无私奉献,让街区变得更美好

  奉献是志愿精神的核心所在。青龙“平安志愿者”有学校老师、医院医生、园区企业家、单位员工,更多的是社区居民,他们不计回报、不求名利,满怀激情地投身街区平安建设,改善街区居住环境,服务街区全体成员。

  “新市民”刘显芬是“穆苏记餐饮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阳光龙庭小区的楼长。3年前一家4口由河南洛阳举家搬迁到天宁区青龙街道阳光龙庭小区。虽然初来乍到,人生地疏,因为地域的变迁感受到些许生活的压力,但听说社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需要义工,她立即积极参与,每天佩戴红袖套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小区巡逻,查找小区存在的问题,为居民出谋划策、保驾护航,让居民出门放心,回家安心。不久之后又成为阳光龙庭社区工作站“阳光爱心屋”的一员,成为了热心社区事务的“和事佬”。紧接着又成为“阳光爱心联盟”的一名队员。同时她还加入了“龙城市民巡访团”,不怕苦,不怕累,风雨无阻每天坚持走街串巷,行走在常州的大街小巷,成为龙城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位“啄木鸟”。

  共同进步,让人生变得更精彩

  进步是志愿精神的实践归宿。“平安志愿者”在无私付出的同时,也在带着周边的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彼此的人生更精彩。

  紫云苑社区是全市较大的安置小区之一。社区内有位70岁老人梅兰芳,她热心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为社区戏迷协会捐助献爱心、积极参加平安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巡逻,是一位热心城市平安建设的好居民。在常州创建文明城市期间,梅兰芳主动到社区居委会报名参加平安志愿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考虑她年纪大了,没有安排她参加治安巡逻。可是她却说:“感谢大家对我的照顾,但我身体还行,耳朵眼睛也还好使,还能发挥作用。志愿巡逻对我也是一种锻炼,更何况能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社区工作人员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最终让她加入到了平安志愿者巡逻队伍。

  在青竹苑社区,有一支“竹舞工作室”。由于居民们由各村各队拆迁而来,彼此间并不是太熟悉。社区“平安志愿者”周一红和其他社区的“姐妹们”自发组建了一支歌咏舞蹈队。她们以平安建设为契机,以法制宣传为抓手,热心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如今,每周二下午和每周六周日晚上都是他们排舞锻炼宣讲法律知识的时间,队员们都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而平日晚间,队员们就招呼上熟悉的邻居们,到附近的公园里把法治文化融合在一起跳广场舞。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两百余人,极大丰富了附近居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老百姓学法、遵法、守法的共同意识。




常州长安网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