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息林:“普法达人”的文艺普法路
发布日期:2016-09-23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张息林,一位生活在茅山脚下小村庄里的退休老人。因为怀着一颗文艺为民、普法惠民的心,退休8年以来,坚持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向群众传授法律知识,带着自己组建的普法文艺宣传队义务演出800余场,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受惠群众达5万人次,成为真正活跃在基层的一位“普法达人”。

  自掏腰包筹建文艺演出队

  2008年,张息林退休以后,一直琢磨着要为村里做点实事,一来可以打发退休时间,二来也可以发挥余热。在老张看来,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文化生活还不丰富,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人们生活非常闭塞。老张想到自己年轻时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文艺底子好,如果成立一个文艺宣传队,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寓教于乐岂不是很好。老张召集了村里和他一样喜欢文艺的20余人组建了“乡音普法文艺宣传队”。

  队伍建起来了,可是没有排练场地,这可愁坏了老张。老张便和村支书商量,借用村里的一间库房:虽然空间够大,但这间屋子条件很差,墙面斑驳,地面坑洼。老张回家后,和老伴商量,看能不能自家出钱,把排练场地装修一下,老伴欣然答应。买黄沙、涂料、水泥,老张召集了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帮忙,把排练场地装修得焕然一新。他又自掏腰包1万余元买音响、道具,这样队员们有了场地、道具、音响,闲暇之余就热热闹闹地排练了起来。

  自学法律演绎身边人和事

  “乡音普法文艺宣传队”很快就开始演出,每场演出都分文不取。老张为了让宣传队的节目更加具有教育意义,自己也不断加强学习。他订阅了报纸,购买了很多书籍,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还经常到薛埠镇司法所请教自己弄不明白的法律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老张发现,改编身边真人真事的节目,更加受到群众的喜爱,也更有感染力;于是他时时处处留意搜集素材,特别是那些金坛本地及周边的案件,将它们自编自导成小品、锡剧、三句半等节目,寓教于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有一次,老张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案件:驾驶员李某酒驾酿成车祸,致一人死亡,家中老父气急病亡。老张很受感触,经多方打听,得知李某家住丹阳,他便自己驾驶摩托车到丹阳,找到李某的母亲,陪她一起到狱中看望李某,借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回家以后,老张就把这个案子编成了名为小品《醉酒令》。小品不仅宣传了交通法规,而且将醉酒驾车的后果生动演绎,节目一经演出,观众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酒后驾车要不得!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劝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酒后驾车。

  “忙人会长”义务普法影响大

  时间一长,老张的宣传队从原来的25人发展到现在的56人,规模大了,老张还不满足:怎么才能带动周边的镇、村喜欢文艺的人一起加入普法宣传的队伍中来呢?在相关人士的指引下,2015年老张牵头成立了左钊志愿者协会,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形式将大家组织起来,为那些有同样想法的文艺骨干们提供好的经验和做法。

  协会成立后,老张一方面不停地联系周边的文艺演出队伍,让自己演出队伍中的骨干去辅导,传授法律法规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创作,自己的演出一场也没落下。协会成立一年以来,指导成立了24支文艺演出队伍,共发展了300余名成员,他们活跃在金坛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为老百姓带去了欢乐,也宣传了国家的政策法规。所有成果的取得,老张功不可没,熟悉他的人给了他一个贴切的“封号”:“忙人张会长”。

  “我自己现在虽然辛苦,但生活充实又快乐。”老张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协会,“我希望身边的文艺骨干个个都成为普法达人,让文明和谐之风在金坛长足生根。”




常州长安网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