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院创新互联网金融调研方式
发布日期:2015-07-29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有哪些风险?互联网金融纠纷有哪些?在监管层面尚未对P2P网络借贷、众筹等划定“红线”的情况下,司法应当如何回应?日前,历经四个多月的调研,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完成“关于互联网金融纠纷及审判实务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研聚焦P2P网络借贷(即点对点借贷,指的是借贷人与用款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直接借贷)、众筹融资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时,这些创新引发的法律立改废释和相关监管政策也是这次调研的关注点。记者注意到,调研报告分章节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基本情况、纠纷隐患、纠纷情况分类、纠纷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以及相关司法建议。

  “微观层面而言,我们这次重点调研了P2P行业。也是基于目前该行业尚无国家层面的监管规范,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也尚未形成,行业准入门槛低,平台运行不规范现象极为突出,极易引发相关诉讼。”课题组参与法官、课题执笔人李荐介绍,根据大数据搜索,就江苏省而言搜索出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涉及的均是P2P网络借贷。

  记者了解到,此次金融新常态调研在调研方式上实现了创新。有别于传统个案研究、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调研方式,课题组在互联网金融创新调研中创造性地采用体验式调研。

  “司法应对、服务金融新常态必然要求法官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这一‘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要求调研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这些都决定了金融新常态商事司法调研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课题组负责人、江苏高院民一庭庭长夏正芳介绍说,此次课题的主要参与法官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对于网络有着更好的亲近度与运用,这次体验式调研的方式就是年轻法官们集思广益想出的新办法、新点子。

  2013年刚到江苏高院工作,此次体验式调研的主要参与法官王国亮对记者详细介绍了调研过程:“为了掌握互联网金融运作流程,我们针对股权众筹、网络理财代购、P2P网络借贷等新生事物,购买了5家平台的不同产品,全程记录下中介合同、借贷合同格式条款,对照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逐条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比如有的平台借款协议仅出现‘用户名’,不记载真实姓名,发生纠纷时,将会使借贷双方产生真实身份认定困难。”

  “随后,我们密切跟踪资金流转,判断平台是否存在违规设立资金池、平台自融、隐性担保等问题。同时,比对P2P网络借贷与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综合用款成本,分析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王国亮表示。

  翻开厚厚的调研报告,记者看到以表格形式清晰列举的“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十个风险隐患”,看到一张张以图表形式展现的余额宝资金流转示意图、余额宝法律关系示意图。“调研中还采取大数据调研。借助‘印象笔记’、‘无讼案例’等搜索分析功能较为强大的司法数据平台,以保理、互联网金融、担保物权实现等为关键词,对相关纠纷裁判文书进行了全样本采集分析。”课题组法官对记者说。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