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为民之心,行为民之事——《大清相国》启示录
发布日期:2014-09-11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新闻联播》中曾播出《王岐山脸谱》,其中提到王岐山推荐的《大清相国》,该书亦是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推荐图书,偶得此书,通读一遍,粗浅谈谈自己的感受。

  陈廷敬(原名陈敬,清顺治皇帝赐名陈廷敬)21岁中进士,晋身官场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2岁后主动全身而退,康熙评价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纵观陈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总结的官场五字诀:等(要沉得住气),忍(要能经受起磨练),稳(要谨慎且低调),狠(要坚决彻底),隐(要会急流勇退)。他的人格、道德和行为体现在:清廷多酷,他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他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儒,他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

  陈廷敬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主要有几个原因:

  他博学多才,凭才学考中进士,获得皇帝赏识,使他的能力得以施展;他智慧有加,明察秋毫,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其中有一段印象非常深刻:云南巡抚王继文如期如数征收饷银、饷粮,速度及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省份,康熙皇帝十分高兴,要封赏,可是陈廷敬却并不这么认为,于是皇上派陈廷敬去云南探个究竟。事实证明,王继文为了升迁,耍了阴招,而当陈廷敬押着王继文要离开云南的时候,群众拥上街头,哭着喊着不让王继文离开,并对陈廷敬说:“你就是钦差吗?你凭什么要抓走我们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云南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好官哪!”这种场景多么感人啊!如果不明就里,只看表面,王继文就是传颂千古的好官,如果不是陈廷敬明察秋毫,康熙就被王继文给糊弄了,而真实的情况却是王继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群众;他清正廉洁,康熙初年,金融秩序很混乱,康熙任命陈廷敬“督理钱法”,也就是整顿金融秩序、理顺货币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废除了一些陋习,如:样钱不再送给各位权势大臣,且自己从不私取一文钱;他一心为公,屡次登门拜访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才子傅义,说服傅义为朝廷所用,他对傅义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种族不分胡汉,戴天载地,共承日月,不分你我。只要当朝者行天道,顺人心,造福苍生,天下人就理应臣服。”无私心自然强大,无公心必不久长,朝中精明强干的人很多,索尼、鳌拜、明珠、索额图、徐乾学等都可谓精明强干,然而只有陈廷敬时时发自公心,让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诬陷理由,才会在屡次涉险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他铁面无私,不论是谁,是非分明,该出手时就出手,且注重策略,他自身过硬,对待问题也敢于碰硬,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总体而言,《大清相国》强调了干部的四种“德”: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职业道德,就是要精明强干;社会公德,就是要从善如流;从政之德,就是要儒雅铁腕。在《大清相国》中,康熙反反复复对陈廷敬说的一句话是:当官,就要吃苦;不想吃苦,就别当官。同理,要做好干部,首在为人,即“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来,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根本。等,忍,稳,狠,隐,是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载的经验总结,但是纵观他的一生,除了这“五字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一生始终都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的心!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