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让“遇事讲法、遇事找法”成为社区共识 ——来自全市首个社区法援站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09-02

今年上半年,在钟楼区人大代表、市公共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许冬梅的牵头下,西新桥二村社区建立了全市首个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法援站降低了社区居民群众找法的门槛,更用法律工作者的智慧解决了很多社工头痛的基层社区治理问题,被称为“家门口的法律课堂”。

父亲未尽抚养义务 子女也应尽赡养义务

居民易某今年60岁出头,单身离异,无房无业,近年一直租住城中村村民钱某的老屋,生活主要靠家人接济。

今年3月,房东钱某发现易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出现类似中风症状。因无法与其家人取得联系,钱某通过当地村委找到易某户籍所在的西新桥二村社区,希望社区予以帮助解决。

社区了解得知,易某原先居住的西新桥二村房屋早已出售。其前妻也是因不堪忍受其酗酒家暴而与其离婚,婚生女判归女方。自离婚后,易某对女儿从没尽过抚养义务。在派出所的帮助下,社区联系到了易某女儿,希望其赡养父亲。易某女儿称,除了留在童年梦魇中呼喝打骂的心理阴影,她对生父的印象已十分模糊,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为了理顺法律关系,尽快妥善处理此事,社区求助社区法援站。许冬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和律师进行商讨。他们认为,尽管父母离婚后,易某没有对女儿尽到抚养义务,但不能因此免除女儿对生父的赡养义务,法律上也不存在解除父女关系一说。

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法援工作站三方努力,多次约谈易某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约谈易某的弟弟、前妻等其他亲属和相关人员,反复阐明法律概念、明确法律义务。最终,易某的弟弟和女儿一家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起了将易某转至我市某养老院的赡养费用。这起让社区颇感棘手的事件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施工凿破进水管引发的赔偿

几个月前,某工程队在某新村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施工人员不慎把敷设在空鼓墙粉刷层中的自来水进水管凿了一个小孔,由于当时没有发现,便没有进行有效处置,结果,渗漏的自来水沿着墙体流到楼下住户李先生家,导致其客厅吊顶和卧室衣柜等多处受潮。

社区接到居民反映后,立即会同工程队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在走访中,李先生同意工程队找维修人员对其家中受潮部位和家具进行修复,但因其爱人刚生二胎,孩子尚不满周岁,对室内噪音和空气质量等比较敏感,如在家中进行木工和油漆施工,势必影响家人。李先生提出,修复施工期加上后期新做油漆和新家具通风,至少需要6个月,工程队需要帮助其一家在周边租房过渡,待相关机构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再搬回家中居住。

觉得为难的工程队工作人员咨询了社区法援站律师。律师认为,这位居民的要求有其合理之处,但实际操作又容易引起其他争议,比如施工材料的品牌和质量、室内环境检测报告的权威性等。于是,律师建议,工程队应与居民充分沟通,一方面尽量尊重和满足其所提合理诉求,另一方面尽可能取得业主的谅解,最好能劝说业主考虑现实情况同意接受货币补偿,让其自行修复,这样对各方都好。

最终,工程方采纳了上述建议,居民李先生也同意了这一方案。

楼上卫生间渗水谁之责?

社区居民张先生将位于某小区7幢3楼的自家住房租给他人居住,前段时间,租户反映楼上卫生间有向下渗水的现象,位置就在抽水马桶上方,导致其不能正常使用。楼上是王先生一家,张先生就此事与其交涉,希望他进行检查维修。但王先生坚称自家不可能存在漏水问题。

通过社区和物业调解,王先生才勉强同意让张先生带人对抽水马桶周边进行维修,维修所花的600多元费用由张先生自行承担。

可不久后,张先生发现,原来的渗水现象仍有,且卫生间顶部的下水管道周围都发生了渗漏迹象,张先生只得再次上楼协商,希望尽快解决。但王先生认为,管道周边渗漏可能是房屋质量问题,需要对渗漏原因和责任进行鉴定,确认后他才愿意配合检修。社区和物业多次与其沟通商量,但未果。

面对僵局,张先生来到社区法援站咨询律师。律师建议其先请专业人士对房屋渗漏原因进行鉴定,同时保存好相关证据,如确定是邻居方的责任,在社区和物业努力调处未果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排除妨碍并赔偿损失。

张先生接受建议,正在积极做好相关准备,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