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532”战略 |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常州 |
发布日期:2021-10-14 |
城市与乡村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是常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 常州深刻认识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城乡融合发展当作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持续依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关系的不平衡,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现代化最大的潜力后劲就在乡村。惟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才能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全面激活“希望的田野”。 4385平方公里的龙城大地上,老运河穿城而过,老城厢生机再现;美丽乡村星罗棋布,特色田园瓜果飘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城乡融合发展再出发的“号角”,万企联万村,乡村成美景,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正在常州大地徐徐打开。 城乡融合 时代命题 去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60%,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 自2017年起,我市就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五区二十四点”示范项目建设,建成了一大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丽乡村。同时,在乡村产业振兴、人力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支农、基金项目管理、农村土地资源统筹配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强化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供给。
全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居民医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新进展,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和镇村公交全覆盖,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9%,农村光缆覆盖到自然村,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取得新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五年年均增幅超过9%,连续多年高于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采访中,多位市级行政部门负责人表示,常州经济发展势头好,且有较好的腹地支撑,特别是金坛、溧阳的城乡融合试点建设卓有成效,再加苏南自主创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工作的推进,让常州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20年,常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805.3亿元,为2015年的1.48倍,人均GDP约2.4万美元,稳居全国前10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1%,已经到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 同时,常州正抢抓海外人才加速回归“窗口期”,抢抓人才加速向长三角集聚机遇,打造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计划五年引进各类人才50万人以上。人口的增加,人才的引进,也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城乡融合 关键在“融” 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怎么融?示范区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首先要明确的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只有形成城乡之间不同功能的互补,才能健康顺利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老城厢,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承载着常州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乡愁”。自去年7月我市启动老城厢复兴发展以来,以匠心态度精雕细琢老城厢的每个角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了动能转换。 文化宫片区、南港片区、大庙弄片区,通过保护、改造、提升,都成最靓风景;安阳花苑、茭蒲巷、五角场东村等25个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伴随着多轮驱动、多点发力、多元融合局面的深入,老城厢复兴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步伐坚定从容,“创新的灵魂”正源源不断地注入“传统的肌理”。老城厢复兴唤醒记忆,高铁新城建设,亦如火如荼…… 如果说,城市为社会探索一种向前的动力,乡村则为这种动力提供精神慰藉和稳定后方。常州以城兴农,融合发展,美丽乡村星罗棋布,通过一、二、三产联动,不仅有效促进了“三农”发展,也惠及市民,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就业空间。 从常州中心城区经高架道路,驱车15分钟到达新北区薛家镇任葛村委的自然村老西庄,初心小院、喜马拉雅乡村书屋、于归咖啡、同心小菜园、儿童美术馆……一间间别具特色的梦想空间一改村落的传统面貌,吸引了曾经当老师的赵洁等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 位于溧阳曹山旅游度假区的牛马塘村,碧水环绕,推门可见苍翠松林、七彩梯田,“溧阳1号公路”贯通全村,是集特色农业、田园生活、客家民宿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因为城里游客纷至沓来,这里的地瓜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 金坛区儒林镇西部的柚山村,刚刚获评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这里围绕一山一湖、一宕一村创意设计,建设诗园民宿、阡陌蟹塘、山水田园诗社等景点,并构建了融螃蟹养殖、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一产、三产深度融合产业体系…… 这些年,常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统筹优化空间格局,加快推进常金同城化、常溧一体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建成1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1238个美丽宜居乡村,创成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5个省特色田园乡村,“溧阳1号公路”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 城乡融合 蓝图绘就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常州瞄准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市委、市政府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描绘了大气磅礴的现代化建设新画卷: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等全面融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谋划未来,必须考虑空间。常州将充分利用较好的腹地支撑,统筹推进老城厢复兴、高铁新城建设、“两湖”创新区发展,精心建设一座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 特别是“两湖”创新区,承载着常州的未来和希望。常州将坚持“科产城人”融合,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起点规划,举全市之力专班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 环滆湖一体化建设,将精雕细琢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打造极具冲击力、标识度的滨湖天际线,让“长三角最美湖湾城”经得住远眺、耐得住细看。环长荡湖特色化发展,将加快常金同城化,打造“未来科创城”。 对于这座未来之城,常州的目标是: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五年成城。 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后劲也在乡村。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让乡村更美好,常州亦展现美丽“画卷”: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着力推进种业强市建设,稳定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积极拓展农业公园、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探索、有序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推动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 注重高素质农民队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育计划,培养更多“农创客”“田秀才”“土专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面对乡村振兴的蓝图,我市还将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准,用“聚、精、会、神”四个字破解“三农”难题,农村在“聚”字上求突破,集聚人口、人才、产业、资源;农业在“精”字上做文章,发展精品农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农民在“会”字上下功夫,培养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应知应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凸显乡村的精气神,保护发掘“美丽乡村”的“风骨神韵”,让乡村真正成为承载美丽乡愁和田园诗意的地方,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常州样板”。
来源:常报新媒体全媒体记者:蒋伟平 周瑾亮 郑雨露摄影:朱臻编辑:王珊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日报(微信号:czrb20141301)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