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证行业:开门实践让群众感知公信力 |
发布日期:2015-01-29 |
前不久,84岁的钱大妈拄着拐杖独自赶到北京市方正公证处。一进接待大厅,她就激动地拉着公证员的手说:“听说现在80岁以上老人可以预约办理免费遗嘱公证,是不是真的?我不想把我的房子留给继子女,我要留给我的亲戚继承……” 钱大妈的亲身经历,是2014年以来全国公证行业开展“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2014年5月12日,中国公证协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公信力建设为重点的公证行风建设的意见》。随后,全国公证行业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基本做到了全面布置、全员参与、全面检验、全面提升。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进一步统一了行业思想,深化了行业公信观念,公证行风建设成效显着,公证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公证公信力机制化建设逐步形成,公证行业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国公证协会会长丁露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公证影响力 公信力是公证的根基和生命。如果说不断巩固和强化公信力建设是公证工作永恒的主题,让人民群众能感知到公证公信力的光和热就是公证工作的重要使命。 “面向群众,开门实践”成了各地公证机构的首要选择。 “咨询台的这把椅子,不好坐!”内蒙古《包头晚报》记者霍晓霞在参加完包头市路诚公证处组织开展的“当回公证员”体验活动后,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她说:“每一份公证书,不仅有其特定的法律效力,更有公证人员给予当事人的一份安心。” 和霍晓霞一样,有着类似感受的群众数不胜数。2014年,上海、吉林、浙江、内蒙古等地公证机构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公证开放日”“当回公证员”等系列公证体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到公证机构参观考察,宣传公证法律知识,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北京、陕西、广东、甘肃等地公证机构通过“法律七进”“公证大讲堂”等系列巡回咨询、宣讲活动,走近群众,向群众讲解公证法律知识,宣传公证制度价值作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扩大公证社会影响力。 天津、福建、辽宁、广西等地公证机构开展了公证服务满意度调查活动,由公证当事人对公证机构的公证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真正实现由群众来检验和评价公证行风建设,为实践活动成效阅卷打分。 丁露表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拓宽了公证机构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展示了公证工作的程序和内容,进一步取得了群众对公证工作的认同,树立了公证良好社会形象。 “三化”建设筑牢公证公信力 规范办证程序、把好公证质量关,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公证公信力的基石。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公证协会、公证机构结合深化公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提升公证质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海南省公证协会率先建立公证质量督察制度,每年度都选派两名资深公证员担任公证质量督察员,对全省各公证处办证质量、收费、压价竞争和跨地区办证等情况,每月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该项举措,全省公证员公证质量意识、防范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在履行告知义务、证据材料核实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截至目前,海南尚未发生过公证赔偿案件。 山东开展争创“零错证、零投诉、零上访”公证员活动,加强质量、素质等全面监管。湖北、山西、新疆等地公证协会建立了自上而下多级联动监管的公证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听、查、看、访”“质检一票否决”“交叉互查”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公证质量监管方式。 安徽、江苏等地公证协会开展了公证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重庆等8个地方公证协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公证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公证业务办理、信息数据统计与公证管理的功能对接与融合,公证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河北省“三化”建设抓得早抓得实,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办证量也比之前提高了19%。 创新手段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各地公证机构切实转变服务观念,从改善服务环境、扩大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化服务窗口等方面创新工作,推出了大量提升公证服务的新办法。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月照乡的凌大爷年近80岁,一直未婚的二儿子不幸病逝,生前有1万多元存款在农村信用社,但老两口始终找不到儿子的存折,急得团团转。 为寻求帮助,凌大爷来到株洲市国信公证处服务窗口申请办理继承公证。由于其家偏僻、交通不便,公证员获悉后,进行公证上门服务,驱车将凌大爷送回家中,并进行了调查取证。公证员还与农村信用社取得联系,直接将继承公证书邮寄该社,信用社工作人员收到邮件后电话通知凌大爷来取款。一周后,凌大爷便拿到了治病用的存款。 “公证上门服务是公证机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举措,把牢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体现了公证便民的服务宗旨。”丁露介绍说,贵州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西藏公证走进雪域高原百姓家,青海公证入戈壁,宁夏公证进沙漠,全国公证行业都在努力实践贴心便民的公证法律服务。 各地公证机构通过上门服务、“公证专用服务车”巡回办证,把公证服务送到偏远山区、困难群众;通过在街道设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电话、短信办证平台、网上预约等方式,让人民群众享受公证服务的便捷高效;通过在公证机构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信息公开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证程序的严谨周到。 记者注意到,许多公证机构服务窗口通过增设绿色服务通道、排号机、饮水机、报刊栏、电子屏、独立接待室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在办证过程中的服务感受。 担当社会责任公益活动常态化 开展公证行业公益活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各地公证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特别是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低收入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等社会困难群体和遗体捐赠等公益事业,依法减免公证服务收费日渐常态化。 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公证协会决定在4个直辖市开展为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活动,得到河北、江苏、河南等多个地方公证协会的积极响应,此举向全社会展示了公证行业的社会担当和为民服务意识。 上海市公证协会决定,全市公证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公益服务月”活动,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保管,使上海公证行业的公益活动制度化。 据统计,2014年,上海市21家公证机构共计为近5000名老年人办理了预约登记。截至11月16日,全市已经办理免费公证遗嘱1445件,办理免费遗嘱保管317件。各公证机构从细节入手,完善老年人咨询、申请和办理的服务环节,尽可能为老年人办证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性化服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鹤城公证处成立法律服务团队,到SOS儿童村为村里的“妈妈们”进行了法律知识讲解,还为孩子们送去了书籍与玩具;大庆公证处和高新公证处分别与大庆市第一福利院、第二福利院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承诺定期上门解答咨询、上门办理并减免收费,把“敬老、爱老、助老”法律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天津、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公证机构还通过设立公益基金、援建公证希望小学、组织走访慰问、捐赠物资等活动,长期关注偏远地区贫困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树立了良好的公证公益形象。 |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地址: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