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江苏⑭ | 新四军北撤和苏皖解放区的建设
发布日期:2021-05-08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第四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巨大努力。面对国民党挑起的内战,领导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积极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指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江苏成为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战场和决战之地,江苏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和“清剿”,推动国统区人民运动,有力支援了战略决战,江苏全境得到解放。

新四军北撤和苏皖解放区的建设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国家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独占胜利果实,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采取了反革命的两手策略。一方面施放和平的烟幕,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加紧部署反共内战。在江苏,蒋介石一面严禁日军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投降,一面招降纳叛,将伪军改编为先遣军。龟缩于城镇的伪军残余势力摇身一变成为国军,拒绝向新四军投降。华中解放区面临着蒋、日、伪合流进攻的严重威胁。

高邮战役新四军战斗场景 资料图片

为扫清日伪残余力量,捍卫人民抗战胜利果实,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1945年9月初至12月下旬,相继发起了两淮(淮阴、淮安)、盐城、高邮等战役。8月底,新四军第三师夺取淮阴城外围各据点。9月6日,新四军攻击部队突入城中,攻占伪军师部,解放了淮阴城。9月22日,新四军第三师主力全歼驻守淮安的伪军,解放淮安县城。

10月19日,新四军苏中、苏北部队发起盐城战役。攻击部队首先拔除盐城外围的伍佑等据点15处,歼伪军3600余人,俘虏伪军第三十九师师长潘子明。11月11日,新四军策反成功,伪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赵云祥率部起义,盐城解放。12月26日,苏中新四军主力攻克高邮城,俘日军892人、伪军3493人。至此,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蒋、日、伪合流进攻华中解放区的阴谋。

图为奉命向北进行战略转移的新四军队伍 资料图片

在国共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全国人民期盼的和平,避免战争,作了重大让步,其中包括让出浙江、苏南、皖南在内的8块解放区,将上述地区的人民军队分别撤至长江以北或陇海铁路以北地区。中共中央据此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江苏境内的新四军部队遵照党中央的战略方针,进行了战略转移和重新部署。新四军第三师主力开赴东北,加强具有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苏浙军区部队渡江北撤。华中局决定成立苏浙皖特委,继续领导该区党政军民工作。

9月21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由淮南移驻淮阴城。10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率二师、四师主力一部和七师北移山东临沂。10月下旬,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饶漱石任书记兼新四军、山东军区政委,陈毅任副书记。华东局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工作。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后,为加强对苏皖解放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在华中成立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10月25日,中共华中分局在淮安成立,邓子恢、谭震林分别任正、副书记。华中分局将下属党组织做了调整,撤销原苏中、苏北、淮北3个区党委,继续保留淮南区党委;将上述四个区党委所辖地委统一调整为8个地委。在江苏境内的有:原苏中第三、第四地委合并为华中第一地委,原苏中第一地委改为华中第二地委,原淮南路东地委改为华中第三地委,原苏北盐阜地委改为华中第五地委,原苏北淮海地委改为华中第六地委,原淮北路东地委改为华中第七地委(以后根据形势的变化,工作进一步调整,增设第九、第十、第十一地委)。此外,苏浙皖特委等党组织也归华中分局领导。

苏皖边区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成立。图为苏皖边区政府办公旧址 资料图片

1945年10月29日,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成立。李一氓任主席,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任副主席。原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统一划分为8个行政区,与华中分局下属的8个地委相一致。

新四军主力北调山东、东北以后,国民党军队对苏皖解放区的进攻迫在眉睫。为迎战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华东局决定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华中军区在撤销原苏北、淮北军区,保留苏中、淮南军区的同时,在苏皖解放区的8个行政区组建了8个军分区。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华中野战军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4个纵队,全军共5万余人。

在抗战胜利后短暂的和平时期,苏皖边区政府在华中分局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积极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及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加强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使边区呈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气象。

1945年12月,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颁布《施政纲领》,确定了边区政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成为动员解放区人民团结奋斗、重建家园的一面旗帜。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淮阴召开。会议追认了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和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通过了民政、财政经济和教育3个方面的提案42件。苏皖边区所属各行政区及一些县的临时参议会亦相继成立。各级参议会的成立,使边区的常设民意机关得到加强和充实,有力地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治建设。

在民主建政工作中,苏皖边区政府继续贯彻抗战时期普遍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民选各级政府,树立干部民主廉洁的作风。在抗战中与中共长期合作的地方知名人士,多数被吸收到各级政权组织中来,继续为建设和平、民主、团结的新华中贡献力量。临时参议会的5名议长、副议长中有4名为非共产党人士。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民主建政,体现了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图为边区群众投票选举乡村干部 资料图片

苏皖边区政府在调整充实各行政区和县、区各级行政机构的前提下,及时开展了废除保甲制、民选基层政权的工作。在全边区,实行由人民选举的“乡村制”或“改乡设村”,使各级政府建立在民选的基础上,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激发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推动了边区的民主化进程。苏皖边区政府还根据人民的迫切要求,开展了惩奸反霸斗争。严惩了一批抗战期间依仗日伪势力残害人民的汉奸恶霸,没收了他们的全部或部分田地财产,分给贫苦群众。通过这一斗争,确立了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打击了反动势力。

在经济上,边区政府领导人民积极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边区政府相继发布了《华中银行农业贷款暂行章程》《苏皖边区兴修水利暂行办法》《苏皖边区保护工厂劳动暂行条例》《苏皖边区土地租佃条例》等,积极推动工农业及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1946年春,苏皖边区发生了大范围的春荒,边区政府通过募捐救济、生产救灾、平衡粮价、发放贷款、发行救灾公债等帮助人民战胜了灾荒。边区政府还通过增加对私营工商业贷款,或以公私合营的方式,投资扶持私营工商业,使解放区城镇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

苏皖边区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据1946年4月统计,全边区有中学77所、小学8600多所。大专院校有华中建设大学、雪枫军政大学、苏皖教育学院、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苏北工业专科学校等。在教学中,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为解放区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各类文化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华中文化协会成立了文艺协会、新闻记者联合会、社会科学联合会、自然科学协会、教育界联合会、诗歌协会、美术协会等团体,团结了大批文化界人士。边区文化建设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丰富了解放区人民的文化生活。

在边区人民积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违反停战协定,密令其军队“抢占战略要地”。1946年1月14日,国民党军2600余人分两路向驻如皋县白蒲的新四军特务团进攻,并以飞机、大炮猛烈轰击。特务团遵守停战令,未予还击,并于15日晚退出白蒲及周围村镇10余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和省党部还网罗逃亡汉奸、恶霸、地主、流氓组织了还乡团,以配合国民党正规军“收复”苏北。至6月底,国民党军队进攻华中解放区共达394次,攻占城镇175个,并对国统区人民群众的反内战、反独裁斗争进行镇压,制造了南通“三一八惨案”等血案。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通电全国,强烈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进行战争挑衅、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时,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队改变单纯防御的方针,组织坚强的武工队深入开展游击战争,重点是打击国民党基层政权,同时配合群众反苛捐杂税的斗争,保护群众利益。

在苏南地区,国民党调集5万军队对共产党和新四军在苏南的留守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清剿”。同时,国民党在地方恢复旧政权,建立保甲机构,组织保安团、自卫队。地方上的反动势力也纷纷配合国民党军“清剿”新四军留守人员,残害原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和抗日军烈属。苏南各中心县委及武工队在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清剿”面前,采取分散隐蔽的斗争方式,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寻机打击国民党军和县、区保安团队及特务、叛徒等,坚守了斗争阵地。

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周恩来、董必武领导的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对内称中共中央南京局),负责与国民党政府的谈判工作,并负责国统区党的工作。中共代表团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推迟了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自卫战争;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同国民党左派以及“第三方面”爱国民主人士的团结合作,并通过他们在国民党高级军官中进行了策反工作;领导南京、上海的和平请愿运动,扩大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之后形成第二条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




常州长安网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