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老区筹建一所文化书院
发布日期:2020-09-11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南京大学、中盐金坛参与建设,书院取名为“致和”


“致和文化书院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国庆节前就可投入使用。”金坛区薛埠镇致和村党总支书记鞠土华告诉记者,这个书院由致和村、中盐金坛和南京大学等三方合作共建。

致和村地处茅山老区,辖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183人,常住人口1082人。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集体资产4711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5000 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面积1800平方米。村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下辖基层党组织3个,党员103名。

致和村是金坛区第4轮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在常州“百千万”帮扶工程中提前脱了贫。此后,村“两委”从困扰村民20年的“老大难”农网改造入手,改造水库、铺设污水管网、建文化健身广场、全面打造致和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一件件实事,密切了党群关系,村风、民风也随之大变。

三年前,致和村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大学课题研究小组选取的样本。此时,正值茅山旅游开发大规模征地,致和村动迁了大部分散落的村庄,有些“一夜暴富”的村民,拿到钱后有点不知所措,参与斗富和赌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致和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契机,与中盐金坛、南京大学合作,三方共建致和文化书院,作为致和村社会治理阵地。突显时代特征、丘陵山区特点的乡村社会治理之路上作出了新的探索。

坚持党建引领。致和村与中盐金坛结对开展党建共建,在村里开设“致和讲坛”。其中,第一讲由企业文化部负责人钟海连博士解读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内容。几年来,中盐金坛不仅向村里捐赠图书,组织三年级以上的村民子女参加国学夏令营,还邀请村“两委”赴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大学学习交流,企业班组长与村民小组长同台分享管理经验。

强自治。致和村通过充分依靠群众,善于发动群众,主动引领群众,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以“致和书院”作为村民议事平台,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对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重大村务进行讨论,协调各种利益群体,构建基层群众畅通管用的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

遵法治。致和村作为拆迁村,因拆迁引起的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较多,致和村以致和文化书院作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多次邀请致和文化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杨嵘均博士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各网格长、网格员在日常的走访中也为各联系的村民讲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注重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崇德治。中盐金坛与南京大学及时在村里开设国学讲堂,以文化人,村民们从讲堂中受到启发,在讲堂上相互交流沟通,自觉告别赌局,选择项目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好人好事”和“好家风好集训”征集评选活动,打造民风淳朴的乡贤文化,树立典型标杆,促进文明村建设。

谋发展。为保证村级经济持续发展,村出资2086万元在镇工业园区购置62亩国有工业用地,改建、新建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中盐金坛及时派出企业文化部骨干,对致和工业园环境美化、文化提升等献计献策。园区先后引进6家企业,每年上缴村300多万元租金。致和村在金坛区第一个规范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确定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60%量化给全村2159名股东,每股股值5800元,每年分红。

致和文化书院定位为“思想文化高地、乡村文化名片、国学传播平台、人才培育基地”,三方各司其职,共同探索乡村治理模式。

致和文化书院与村史馆互为一体,又相对独立。门前,生态河塘水面如镜,从透窗可远眺茅山山峰,动中取静,确实是读书的好地方。“书院要顶天,更要立地。大学教授、普通村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契合点和兴奋点。”鞠土华说。

在建好“致和乡村记忆馆”、“致和文化书院”的同时,积极争取在常州市史志办公室和金坛区史志办公室的帮助下,启动我区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致和村志》撰写工作。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是中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也是致和村不断奋斗、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的源泉。




常州长安网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