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三化”模式推动高质量市域社会治理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政法委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把市域社会治理纳入“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建设布局,制定《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网格化为基础支撑、项目化为推进方式、智能化为动力引擎,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常州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之路,主要做法被省委转发、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书面交流。

推进网格化治理,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

把网格作为市域治理的基本单元,科学建网、规范运行,由格而网、人网相连,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成效逐步显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实体建起来。优化网格设置,科学划分网格6257个,全部地图标注和统一编码。实化中心建设,市、县、镇级网格中心和村级网格服务站均建成运行,实行网格中心与综治中心、合成维稳中心“三中心合一”,落实事业单位编制,打造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强化人员配备,设置网格化治理工作处整体进驻市网格中心,全市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3万余名、网格中心工作人员600余名。

(二)一体转起来。纵向联动,全市统一模式,定职责、建规章,落实工单派遣、事项协调、应急指挥等十大任务,建立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横向联合,强化部门协作、网格归并,按照“成熟一个、整合一个”思路,梳理下沉条线网格事项,丰富“全要素”内涵。主业联抓,实施“网格+警格”融合工程,将诉调对接、公益诉讼、司法矫正、心理服务、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等工作嵌入网格,厚植安全稳定基石。

(三)实战用起来。聚焦风险防控,推进重点人员、特殊人群走访服务常态化,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等专项治理,研判液化气非法充装、消防安全等风险隐患,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高效做好源头发现、联动处置等工作。聚焦扫黑除恶,开发专项模块,组织网格员当好“巡防员”“小喇叭”“侦察兵”,上报并协助核查涉黑涉恶线索。聚焦基层管理,对网格员巡查发现的执法管理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按照流程流转,推动政府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聚焦民生服务,改“坐、等、派”为“动、查、巡”,让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有人员收集、有渠道处理、有机制督办。

推行项目化治理,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探索推行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项目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一)明确初衷定位。把项目化治理的初衷定位为保人民平安、谋群众福祉。具体来说,工作目标是发案少、诉讼少、信访少,重点领域是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等,基本方法是每年筛选确定30个左右项目推进突破,保障措施是把项目化纳入平安建设考评。

(二)狠抓机制建设。建立“一二三四多”机制,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精细化跟踪管理。“一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50万“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两个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项目评选办法》。“三条标准”:以创新性、惠民性、实效性为评价标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四大流程”:申报立项、年中调研、年底评估、公示表彰四个程序。“多部门评审”: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纪委监委、组织、人社以及人大政协职能部门参与,根据项目首创性、破解难度、公众认可度等因素,评估打分,确定获奖等次。

(三)彰显创新实效。激发了创新热情,各地区、行业、部门之间争创比拼的意识更强,打造一流业绩的劲头更足,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补齐了治理短板,“智能放心车库”等项目化解了民生难题,电梯应急救援、液化气瓶安全监管项目成为全国模板。回应了群众期盼,“双欠治理”项目阻截了欠薪顽症,“阳光餐饮”“放心肉”等项目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维护了面上平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等项目卓有成效,渣土车信息化监管整治等项目有效遏制了公共安全事故。

推动智能化治理,升级市域社会治理机制

坚持科技支撑、智慧赋能,紧抓大数据、智能化高速发展机遇,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一)智能化集成。加强统筹规划,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构建大数据工作框架体系,细化目标任务。加强平台建设,建成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等平台,汇集293项8.58亿条“即调即用”数据,建立大数据标准、安全、运维三个体系,编制、落实共享责任清单。加强系统整合,推进各个系统“上一片云”“进一张网”,推动职能、力量等要素科学统筹。

(二)智能化管理。完善智慧决策,开发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建立健全实时预测预警预防机制,为党委政府决策插上“智慧翅膀”,为基层实战提供精准指引。建设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人社、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工程多点开花。实施智慧安民,推进警务大数据工程建设,打造治安要素云管控平台,建成在重大风险防控、扫黑除恶、网格化治理等领域全面应用的智能化工作体系,促进“打防管控建治”相互支撑、协调运转。

(三)智能化服务。加快“一网”“三通”“五办”建设,不断提高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打造“我的常州”APP政务服务移动总门户,融入65类540多个政务服务应用事项。把“常州政企通”微信公众号作为党委政府面向企业的主要互动媒介,将企业反映问题纳入党政督查工作体系,强化跟踪反馈和服务保障。探索在智能家居、物业管理、家政护理等领域开展智慧化应用建设,服务覆盖20万余家庭。

下一步,常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决策部署,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持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三化”模式提质增效,努力让集成集约、合作合成、实战实效成为高质量管理明星城的鲜明特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常州智慧。




常州长安网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