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十二字”管理工作法
发布日期:2015-04-15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市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围绕“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要求,形成“评估、定责、访谈、跟踪、报告、处置”的十二字工作方法。该“十二字工作法”在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作交流。

  一、评估

  评估即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成因和类型、危害程度和悔罪表现、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等,对其接受社区矫正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矫前、矫中和矫后全程评估研判。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收集犯罪经历、家庭生活、教育过程、职业生涯、社会活动、刑罚过程及个人基本信息等,摸排可能与重新犯罪有关的因素,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刑人员信息库。再根据上述信息,对可能诱发重新违法犯罪设立了极高、高、中、低、极低五个风险等级。依照风险等级的不同情况,对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管理。

  二、定责

  定责就是按照矫正参与人的不同角色,分解具体工作职责,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按照《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的规定,主要分成“五级四类”落实责任。“五级”是指市、镇、村、组和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五级,“四类”是指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和社区矫正监督人分别落实责任,实现了1名社区服刑人员有1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1名社区警察、1名专职社工、1名矫正志愿者和1名家庭(单位)稳控责任人组成的矫正小组,按照不同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三、访谈

  要求司法所开展工作互动、主动走进社区服刑人员家庭开展“五访五谈”,确保矫正工作无论是在面上还是点上都了如指掌,“一口清”。“五谈”,即在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接收登记、第一次递交书面汇报、管理类型变更、思想和行为发生异动、宣告解除矫正等五个环节进行谈话,从而全面掌握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矫正。“五访”,即在社区服刑人员严管期的首月、年关及重大节庆、服刑人员的生产生活出现困难、服刑人员的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和宣告解除矫正之后当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来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工作、社会交往、家庭状况、就业情况、生活来源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跟踪

  跟踪即利用手机移动定位平台,采取实时定位、跟踪管理、历史轨迹查询等信息化监管措施,对重点人员的活动情况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同时开展组团式、网格化管理,以村级司法行政工作站建设作为阵地,把每位在矫人员纳入管理网格中,按照“五级四类”定人定责管理,在村、居(社区)建立网格监督小组,由支部书记或主任、治保主任及社区民警实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工作、思想状况,及时反馈给镇(区)矫正监督小组,结合手机定位情况,对社区服刑实行全天候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五、报告

  报告主要分为社区服刑人员汇报思想动态情况、重大事项报告两个方面。社区服刑人员向监管人汇报生活、工作、思想情况,包括每日短信、每周电话、每月书面思想汇报等。重大事项报告主要是对重大恶性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拒不服从管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等事项逐级及时上报。

  六、处置

  主要是针对已经或可能发生的社区服刑人员非正常思死亡、脱管失控,正在可能发生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等突发情况,依法、迅速、从严、有效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常州长安网 备案号:苏ICP备05003616号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邮箱:webmaster@czshgl.gov.cn